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

   2019-11-11 新安晚报2版
78
核心提示:这里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涌现出量子信息科技等高科技成果;这里是发展新经济的引领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

这里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涌现出量子信息科技等高科技成果;这里是发展新经济的引领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孕育出“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这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区,云集了腾讯、阿里、36氪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孵化载体……

近年来,安徽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而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成功跻身科技部批准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并连续五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稳居前十。

日前,记者随中央媒体“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到合肥高新区深入采访,从这片“安徽创新”的样板区里,探寻“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目前,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一期)项目已经初具雏形,在建8栋单体预计2020年年底建成交付。该园区紧邻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研究院,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合肥滨湖科学城创新引领核、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科教资源丰富,集聚了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和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还建有安徽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

近年来,源自合肥高新区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第一部空警500预警机雷达、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智能芯片等都在这里诞生。其中,在量子领域,涌现出了全球首个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一批“安徽首创”的重大成果。2018年,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也在合肥高新区研制成功。

当前,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创新研究院结构封顶,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一期)初具雏形,合肥先进光源、天地一体化合肥网络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型研发机构也在加快建设,让合肥高新区更有信心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同时,为了催生更多的“原始创新”,合肥高新区还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聚集了包括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30余个协同创新“大平台”。

孕育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品牌 

依托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和华为、BAT、寒武纪等龙头企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合肥高新区也成为发展新经济的引领区。近年来,该区推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健康等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获批建设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个省级战新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市级战新基地。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以高新区为主体的合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成功入选。今年10月,以合肥高新区为主体的合肥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得科技部发函批复,与杭州、深圳、天津一起成为全国首批“AI创新试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已经聚集企业600多个,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410亿元,预计2020年超千亿元。而在量子产业领域,中国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峰3院士组成的量子科技“GDP”国家队,已设立了科大国盾、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公司,分别开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产业化。目前,合肥高新区有量子关联企业30多个,在云飞路形成了全国有名的“量子大道”。此外,合肥高新区还在积极谋划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并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产业。

统计显示,合肥高新区量子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语音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产值,已经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超40%。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努力实现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2018年,合肥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近日,财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名单,合肥高新区又成功入选,入选类型为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这是合肥高新区在双创领域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后获得的第二块国家级招牌。

当前,高端双创平台在合肥高新区加速聚集。围绕着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的平台建设目标,该区连续引进腾讯、阿里、36氪、美国巴特恩、中以天使汇、PNP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孵化载体,累计集聚各类创新型在孵企业3000多个。同时,合肥高新区还启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为企服务等政务场景上的创新应用,率先建设安徽省首个区域经济大脑。自2016年合创券推出以来,合肥高新区260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领取了1.5亿元政策资金,获得超过10000次科技中介服务。据了解,今年合肥高新区还将启动金融超市、市场汇平台数字化改造,助推财政资金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精准滴灌。

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前

合肥高新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创新路径,也是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重要成果。同时,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一系列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也为原始创新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省还持续推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构建“芯屏器合”体系,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兴产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400多个,“芯屏器合”体系逐渐成型。我省的区域创新能力,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记者 项磊)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