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国政协科协、科技界委员建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020-05-24 科技日报1版
43
核心提示:“我在基层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转化36年,深刻感到科技成果转化确实是科技发展的难点,科技人员的素质和努力

“我在基层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转化36年,深刻感到科技成果转化确实是科技发展的难点,科技人员的素质和努力,以及科技转化的政策都会影响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为此,我向总理汇报了相关情况。”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委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热点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

“科技成果转化并非将成果‘一转了之’,科研人员最了解他的技术,由其来主导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周剑平说,“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榜样,华为、腾讯等都是科研人员主体参与成果转化,并形成了市场化主导的成功案例。”但由于科技评价指标多倾向论文和专利等因素,科技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事业中,“建议赋予科技成果转化人员更多技术和收益所有权,更高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地位”。

他呼吁,要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主体地位,在成果转化初步成功后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市场化主体形式。

全新的技术初入市场,难免会受到旧有标准的限制和捆绑,如何让这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快速畅通地转化?“要落实好科技新产品、新工艺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他解释道,只要通过科技成果认定而且行业上没有完全相同标准的科技新产品、新技术,上市就不受相关行业标准和规则的限制,通过科技成果认定即可上市。

他还提到,要强化转化科技成果有关经营运行许可的开放,如上市的同时,除特殊行业外,凭科技成果认定依据就可以参与各种工程或行业的招投标;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支持,在全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失败宽容和补偿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失败宽容和补偿倾斜制度。

如何让科技成果有效落地,也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委员关心的事。

他说,近年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在很多领域已跨入世界前列,在纳米、化学、材料、量子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论文数、被引用数、专利申请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短缺情况尚未根本改变。

“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链不完整。”赵宇亮分析,科技创新链一般包括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品开发等。基础研究的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是高校科研院所的事情,产品开发是产业企业的事情,“相比而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很薄弱,很多基础研究成果无法转化落地”。

赵宇亮认为,可以探索“设新机构”,即设立成建制的国家级“技术变革研究院”,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除“设新机构”外,他还提出“促大融合”和“稳强支持”,让科学发现和制度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

“促大融合”即挑选高水平基础研究科学家,与企业工程师队伍共同组成“技术变革研究院”。

在“稳强支持”方面,他说,虽然近期财政紧张,但或许也正是倒逼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的机会,把钱花在刀刃上,对最需支持的领域和人进行相对长期稳定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纳入国家新基建计划,强力支持十年,以市场化机制运营,形成若干研发中心,再逐步转移到企业。”赵宇亮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委员则建议,完善我国自主科技创新体系,从基础研究源头开始,形成面向科技长远目标的系统性布局,建立起促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

在基础研究方面,潘建伟认为,除加大支持力度外,还要鼓励和支持“理论与实验实践、科学与技术并重”的整体发展思路。对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他建议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为保证企业积极性,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记者 操秀英)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