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持续有序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

   2020-06-02 安徽日报15版
42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G60科创走廊目前已串联起长三角一市三省中的九个城市。持续有序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有利于长三角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有利于我省合肥、芜湖、宣城等市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增添产业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G60科创走廊的空间布局逐渐升级。2016年至2018年,G60科创走廊先后从“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的1.0版,拓展到高速时代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2.0版,再升级到目前“高铁时代的3.0版”,形成以上海松江为核心和枢纽、以G60国家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速铁路为轴线,贯穿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的“一廊一核九城”总体空间布局。九城市区域面积约7.6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900万人,2019年GDP总量约6.42万亿元,占长三角一市三省GDP总量的1/4左右。拥有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42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九城市“2小时同城圈”效应明显。为促进九城市区域合作全面提速,由科技部牵头协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与一市三省科技部门、九城市人民政府成立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及专责办公室。目前,G60科创走廊建设成效凸显。一是区域合作更加紧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九城市联合建立了合作示范园、“1+7+N”产业联盟体系。在合肥、芜湖、宣城等市挂牌成立了环境产业、机器人、核心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示范园。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见成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方案》,出台了15条金融政策。成立了G60金融服务联盟,已上科创板股票12只。三是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合肥、芜湖等地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窗口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实现九城市89个县级以上行政服务中心“一网通办”专窗全覆盖。实现12.57万套科学仪器互通互享,签署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G60科创走廊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产业协作分工还需进一步明确、财税政策跨区域限制还需进一步破除等。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必须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合作,勇于突破,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好“先行先试”作用。

一要共同构建高效协同合作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快顶层设计,研究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对区域性建设目标、重点任务、资源布局、国际合作等进行协商,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合芜宣三市要围绕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动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要共同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依法合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服务流程再造、标准互信互认、数据汇聚共享。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和政策措施,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率先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率先构建地方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推动各地现有的金融风险监测系统互通共享。完善基础资源共享平台,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共建共享创业创新平台。共建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新型研发机构战略联盟,制定跨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建立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

三要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高地。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瞄准科技前沿,联合开展“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预研。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联合打造国家实验室、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合肥市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积极培育并牵头组织参与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共同设立科创走廊G60联合攻关计划,建设具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集群。共同提炼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

四要共同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建立G60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联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推动形成一批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区位等优势,构筑区域联系紧密、产业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推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合作、税收分享等“科创飞地”模式。依托现有的国家高新区、经开区,加大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推动优势产业相对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依托合肥滨湖金融小镇等载体,共同打造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高地。

五要共同构筑产城融合宜居生态。协同打造合肥、杭州等长三角交通枢纽,协同构建一体化轨道交通网。探索建立与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相匹配的产业规划和用地制度,优化规划土地管理。加快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芜湖江北产业集中区、宣城宛陵科创城等产城深度融合示范园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渗透,形成生态友好型高质量融合发展新高地。全面部署IPv6,加快5G商用进程,加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加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聚焦城市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发展“智能+”新业态,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作者 省科技厅厅长 罗平)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