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盾量子正式登陆科创板,对于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及资本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量子通信作为高级别的安全通信手段已成为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必争战略高地,”国盾量子董事长彭承志在仪式上说,“一旦获得产业化突破,我国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并率先确认占位优势与规模优势。”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名片
量子通信成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重心。2017年起,美国已经将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器件列入出口管制范围,国盾量子通过自主、合作研发,一些“卡脖子”的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上打破了国外垄断。
今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举行,活动就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量子通信干线网络、培育和发展量子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共识,被各地纳入“新基建”范畴。
国盾量子的技术起源于以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等行业应用。2017年9月,国盾量子联合中国电信、烽火科技等,发布全球首个大容量商用化超长距量子共纤传输成果,实现了让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与现网宽带光通信技术无缝融合。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从元器件及核心设备到传输干线和系统平台,再到终端产品及应用领域的上中下游的紧密协同,覆盖了以国盾量子、国科量子、中国电信、神州信息等为代表的企业主体,市场引领不断增强。
商业化仍处于推广阶段
量子保密通信在新型协议、新型器件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小型化、专用芯片以及更远通信距离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有关专家表示,应用领域是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打通产业链,以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储备,为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军事、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应用场景拓展。
“量子通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技术研发资源形成了自身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彭承志坦言,客户对传统密码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民商用领域对价格敏感。只有进一步开发更经济、更便于终端接入的硬件产品和兼容开放的应用软件产品,才可能满足大规模产业化的软硬件条件。
国际竞争中国暂时领跑
2016年以来,全球大规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及应用加速发展,欧盟、美俄等国迅速启动了相关工程。目前,商业化正在加速推进。现阶段,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标准制定促进量子信息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抢占话语权。
在量子通信国际标准的制定上,中国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截至2020年6月,国盾量子正牵头或参与29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密码行业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国盾量子牵头了第一个ISO国际量子密钥分发标准的制定。2019年9月,国盾量子牵头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第一个涵盖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信息网络等量子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国际标准研究小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技术团队按照“三步走”的策略:从建成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到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再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建立人类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一路领跑,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产业化技术储备基本完成,并初步形成了一条探索型产业链。(记者 吴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