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今年1至7月,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6%,增加值同比增长5.4%。步履不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有望10月份建成。加快融入长三角,合肥更以创新为“资本”,构建长三角创新生态,链动安徽其他城市,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有望10月建成
金秋时节,合肥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9月,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将向全球用户提供真实的量子计算云服务,这是量子计算从较低技术成熟度的科学研究走向更高技术成熟度的标志;在日前举行的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科大讯飞智能学习机新品发布,这台机器将开启A.I.+家庭自主学习新时代,能够通过A.I技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学习方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系列技术“顶天”,成果“立地”创新产品的诞生,是合肥持续推动高新企业快速成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结果。今年1至7月,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6%,增加值同比增长5.4%。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82.53亿元,同比增长44.2%。截至 8月底,合肥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57户。
接下来,合肥将持续做优科技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力争到今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户。此外,将设立高成长企业培育基金,大力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目前,合肥正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编制了《合肥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并建立科技成果资源库,征集高校院所应用型科技成果471项,面向全市企业开放发布。下一步,还将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加快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对接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力争全年实施100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当前,合肥还正依托安徽创新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工作,计划于今年10月份建成。
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线下科技市场与线上科技市场功能的互补。同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团队等供给侧,与政府、企业等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有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通道不畅通、科技成果孵化靶向性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渠道少等问题。
创新驱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
当前,合肥正以创新为引领,构建长三角创新生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9月9日,在于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牵头成立了4条产值超万亿元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其中,安徽省牵头成立了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
加速融合,携手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产业链联盟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企业或学术机构组成,下设芯片算力组、核心算法组、智能场景组、产业生态组四个组别。位于合肥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企业与学术机构均参与其中。联盟将联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场景、数据、人才、政策等资源,积极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旨在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提升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联盟理事长、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将发挥联盟成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融合发展。
以创新为“资本”,合肥更链动安徽其他城市,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9月16日,作为长三角五大城市集群之一的合肥都市圈八个城市联合发起成立了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搭建起区域内良好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合作交流平台,提升区域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当日的会议上,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与清华长三角区域研究院所签订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合肥都市圈将发挥自身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以及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的优势,协同清华大学的产业创新资源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有效落实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共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的科研院所来合肥寻求合作,将能够更好地为产业赋能。”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说。 (记者 刘畅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