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市生物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2020-10-13 江淮晨报A02版
45
核心提示:与半导体芯片产业一样,如今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合肥市生物产

与半导体芯片产业一样,如今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合肥市生物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产品种类日趋丰富、企业发展稳中向好。当前,全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为主的生物产业体系,实现了生物产业向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

产业规模稳步攀升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近日,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引进的ProBeam质子治疗系统回旋加速器成功完成全部束流调试工作。这是质子中心建设过程中达成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意味着距质子治疗设备真正应用于临床又近了一步。其实,这只是合肥市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了推动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生物产业。这些举措,不断优化了生物产业的发展环境。2019年,全市生物产业总产值超440亿元,同比增长了11.4%。

今年1月初,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基因中心项目启动,将在基因检测、抗体药物、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领域,进行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5月,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也在为合肥打造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强劲动力。

当前,全市已经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企业,拥有安科生物、立方制药、丰乐种业、华恒生物、国祯环保、国药控股、金域检验等一批重点企业,涉及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与健康服务等领域,初步形成了科技研发、原料提供、生产制造、商业流通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精准医疗、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领域在全国具备一定优势。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在规模稳步攀升的同时,生物产业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目前,合肥市已经拥有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美亚光电、隆平高科、智飞龙科马等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中科院结构生物学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其中,合肥中科离子的质子治疗项目有望建成国际一流的质子治疗中心及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平台;天麦生物的口服胰岛素胶囊也有望在全球率先实现产业化。

在产业布局方面,如今也更加合理。近年来,合肥市还初步形成了以安科生物、立方制药、荃银高科等为主的高新区现代医药产业、生物育种产业集聚基地;以合肥莱瑟森生物药业等为主的安巢经开抗体药产业集聚基地;以国药控股、安徽天星等为主的经开区商业流通集聚基地;以华恒生物为主的双凤开发区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基地。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产业集聚基地生物产业产值占全市生物产业总产值的70%以上,集聚效应显著。

培育形成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下一步,如何持续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在这方面,合肥市已经有了“设计图”。其中,壮大生物产业基地,招引培育龙头企业,是必由之路。

一方面,合肥市将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整合空间资源和发展要素,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合肥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另外一方面,提升龙头骨干企业资源集聚力、研发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链控制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而为了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合肥市还将建立知识产权屏障,确立知识产权战略,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逐步实现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用好知识产权资源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确保生物行业健康稳定高效地发展。

在财政金融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合肥市将采用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和事后奖补等方式,对生物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等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合肥市生物企业。同时,持续培育优质生物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开展直接融资,抢抓国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战略机遇,支持合肥市生物企业早日登陆资本市场。(记者 方佳伟)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