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10月14日上午,“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合肥,走进安徽创新馆,走访5G智能网联汽车合肥数据中心,深入了解合肥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以创新为“资本”,构建长三角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进程。
“前店后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安徽创新馆是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安徽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工程。旨在集聚创新要素、强化服务功能,着力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大机制、构造起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市场、构架起安徽全产业链创新体系的大支点,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如何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应用性成果并推向市场,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新兴产业”全链条竞争优势,是安徽创新馆肩负的使命。
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耿纪平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一方面增强创新驱动使命感,明确依托安徽创新馆,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 ,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安徽汇聚和集中转化,助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助推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安徽深耕原始创新、发力产业创新,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连续八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据了解,安徽创新馆内的三大场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成为一大批有更高需求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耿纪平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成果转化方面,一是强化创新政策的引领。二是着力打造四个平台,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项目孵化平台、科技金融平台,通过四个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安徽科技大市场 。三是大力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经引入11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是深化与大院大所大企的合作。推动国内外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研究院所与企业在技术和产业上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落地。五是积极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活动。安徽创新馆于2019年4月24日正式开馆并同步举行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截至7月底,已举办活动18场,发布100多项技术成果,初步形成科技磁场效应。
创新馆三大场馆交织关联,着力体现“展示窗口、实用平台、先行示范”三大功能定位,形成“聚集展示、捕捉寻找、研发转化”的环形功能链。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坚定不移的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攻关,是构建和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力新基建,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5G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敢闯自主创新的“无人区”。
发力“新基建”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高地
从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到新基建逐一上马,智能网联汽车站上风口,成为各地持续发力热门行业。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正积极布局智能网联产业。
2019年8月,合肥市启动建设的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运行线落户包河区塘西河公园。该线路全长4.4公里呈环形回路,线路将同时对自动驾驶车辆和普通车辆开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5G网络覆盖、道路感知设备安装、路边交通设施升级、云平台控制中心建设、5G场景应用建设、展示厅建设等六大板块。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线路已于今年9月3日正式开通,作为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线路开通当天十多家新能源整车厂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企业参与,国内外一线厂商的十余量整车提供试乘体验。
记者在体验时目睹行驶过程中,自动驾驶车辆可实现实时定位,自动识别红绿灯,及时避让行人等功能。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可以在北京、重庆、长沙等地预约体验。
传统智慧交通或已成为过去时,依托智能网联的新型智慧交通已经启动。塘西河公园5G示范运行线开通,是合肥在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局发展中的重要一步。未来两年,合肥还将陆续启动包括合肥港智能化改造、智能网联汽车大数云计算平台、新能源充电桩、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国家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5G智能网联汽产业发展中心等在内的重点项目建设。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当前,合肥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长三角创新生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记者 魏敏 张晶 吕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