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争当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2020-10-15 安徽日报08版
77
核心提示:“之所以从宁波落户到怀宁,主要是土地成本有利于我们扩大生产规模,用工稳定性强。”孙劲松是一家国家高新

“之所以从宁波落户到怀宁,主要是土地成本有利于我们扩大生产规模,用工稳定性强。”孙劲松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在浙江创业已经20多年。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他将投资兴业的目光瞄准了家乡安庆市怀宁县。一期项目从2017年5月开始试生产,目前产值约在亿元左右,二期项目瞄准高端市场生产注塑产品。

合作创新、协同发展让长三角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加速跑”状态。

“怀宁县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平台,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承接长三角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项目。我们在上海松江经开区创办了‘怀宁县(松江)科创中心’,依托上海强大科研创新资源,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展,打造‘孵化在上海、产业在怀宁;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怀宁;前台在上海、后台在怀宁’的两地协同创新新模式。”怀宁县相关负责同志说。

借助怀宁县(松江)科创中心,目前怀宁县已吸引桐乡博德数控机床、太仓耀忠机电设备、昆山寒光光电等多家企业到怀宁投资建厂,协议总投资额达6.1亿元。怀宁县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怀宁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当前,长三角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行业全面收缩,产业全面向战略新兴产业迈进,在产业细分日趋明显的情况下,无序同质竞争格局被打破,协同发展创新经济逐步确立。2020年三省一市共计划实施一体化重大项目1390项,总投资达7.81万亿元。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长三角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培育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长三角重点产业优化布局,着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安徽近年来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紧扣产业链,充分挖掘土地空间、技术创新、人才红利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芯屏器合”产业集聚领跑优势凸显。合肥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国内第一,集成电路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积蓄腾飞潜能。“安徽主动作为、深度对接,进一步凝聚了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合力。”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建创新网络,完善创新体系

在安徽银通物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赶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订单。“我们主要从事智能物联网研发,疫情期间,与上海研发团队联手开发了一款快速识别、精准测温的AI智能人脸识别设备。”安徽银通物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久表示,这款协同创新产品在市场中收到了良好反馈。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将瞄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坐标。”阮华彪认为,三省一市集聚了丰富的产业创新资源,要发挥区域科创资源密集优势,加快资源要素集聚,不断深化科研合作,把脉时代创新脉搏,推动产业创新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型,实现跨越发展。

聚焦一体化,聚力高质量,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安徽“路线图”上,推进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是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要一环。

9月,国内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合肥上线。该平台基于本源量子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悟源”,向全球用户提供真实的量子计算云服务,保真度、相干时间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悉,这是一台能够脱离实验室环境、稳定运行的超导量子计算系统,也是国内率先实现工程化的量子计算机。

“安徽原始创新活跃、源头供给强劲,通过长三角科技创新联手,可以为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贡献安徽智慧。”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

作为长三角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安徽大力推动创新协同,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为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推进“两心同创”,在“墨子号”“天宫二号”空地量子密钥分配专项、共建量子实验室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密切合作。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安徽构建“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体系,组织实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既获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又通过引导研发主体“沿途下蛋”加速产业化进度。

深化区域合作,优化创新生态

合杭梦想小镇由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和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合作共建,是高质量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动合杭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将致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区。近日,小镇首个启动项目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开园,包含了展示中心、创新创业空间和配套服务空间。

“这个项目是全面推进小镇建设的核心产业平台和创新资源整合平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园区原有企业或项目、导入相关上下游企业以及孵化成功的企业三方长期稳健增长,力争打造新文创、新科技、新金融类独角兽企业。预计年产值不低于3500万元。”合肥市包河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长三角地区正通过各种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跨区域城市、城镇、园区间合作新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要素对接,探索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近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亮相。联盟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牵头并联合浙江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合肥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G60沿线高校发起成立。“联盟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与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协同发展,发挥创新策源功能,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为打造良好产业创新生态,三省一市以“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共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记者 郑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