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幅提升科研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量子科技被称为是有望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颠覆性技术,“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制出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并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目前,潘建伟研究团队正在加紧研究空间量子通信网络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科技领域,我们说五年之内,我们希望量子通信能够进一步小型化、低成本来推广它的相关应用。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可流长。“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加快打造原始创新高地,在铁基超导、中微子、脑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我国深海科考迈入万米时代,超级计算机多次问鼎全球榜首,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天问一号”正式开启中国人自主探测的火星之旅,我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硕果累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传染病防治、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也成效显著。
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凯先:“十三五”重大专项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我们预定的目标,有将近60个一类新药研发出来,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自主创新,赢在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找突破,在“卡脖子”处下功夫。
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对行波管进行真空性能测试。行波管是卫星上用来放大信号的关键部件,也是多年来我国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依托改革后建立的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五年来为北斗系统交付了130多套行波管,保障了北斗工程的顺利建设。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打出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组合拳”。优化科技计划布局、完善院士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中向科技创新中的难点痛点发力。
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瞬态光学实验室,7项科研成果已经完成内部评估进入转化环节。五年来,西安光机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 马彩文:我们把原来“围墙”内有可能被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与市场有机结合,孵化的企业由五年前的50多家发展到现在350余家,面向产业服务的总收入达到了40多个亿。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21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56.3%,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重首次突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