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淮晨报】“七年磨一剑”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2021-03-02 江淮晨报A03版
72
核心提示:3月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3年11月,我省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

3月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3年11月,我省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的省份后,经过7年多来的建设,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目前,安徽更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主要创新指标方面,与2013年相比,2019年我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提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14倍,居全国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0.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

“2020年,我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18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4件,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2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7.5倍、7倍和4.7倍;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131.24亿元,连续四年实现‘进大于出’。”省科技厅厅长罗平介绍,2020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0家

目前,我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都已初见成效。其中,大科学装置已形成了“3+4+4”建设格局,即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3个装置,正在推进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4个装置,谋划建设合肥先进光源等4个装置。

此外,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0家,“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点实验室17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 家,安徽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

量子科技成果“多点开花”

从科技成果上看,我省已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2014—2019年,我省累计6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123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合肥位居中国入选“全球AI最具创新力城市”第4位。“九章”量子计算机、“嫦娥钢”、“质子刀”、“量子显微镜”、“墨子号”实验卫星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

罗平表示,特别是在量子科技领域,目前,多个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方向,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多点开花”,“九章”量子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增至8559家

7年来,安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

罗平介绍,2020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家,较2013年净增6541家,居全国第10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3.8%,较2013年提高8.6个百分点。此外,全省建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家、农业科技园区45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众创空间220家,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创新意愿居全国之首

科技制度创新方面,7年来,我省共出台了20余件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逐步构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涵盖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我省推出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5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推广的首批全创改经验。

罗平介绍,统计监测显示,2019年我省创新发展指数113.9,与2013年相比上升4.6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4位,创新意愿居第1位。(记者 刘畅司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