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我省明确,“十四五”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更大跃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实现更大作为。
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环环相扣、密切联系。
“十三五”以来,我省产业结构加速优化,以“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家电和智能家电、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语音……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链、供应链协作联动见成效。我省推进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省内产业链供应链融通,用好产业链协同平台,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引导中小企业主动与行业龙头、省属企业协作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生态体系。
我省提出,紧紧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全面增强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基础,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实施一批补链固链强链项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工艺等方面实施一批工业“四基”补短板项目。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关键是强化科技支撑,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围绕技术创新,我省将大力实施科技攻尖行动,聚焦“卡链处”“断链点”,完善“揭榜挂帅”机制,用好“三首一保”激励政策,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在强基强链上取得新突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根据计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建设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左右千亿以上产业、100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1000个左右专精特新及“小巨人”“冠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大到投资兴业,小到办事跑腿,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个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去年以来,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级行政权力保持全国最少,全面推行“皖事通办”,率先推出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2020年,我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4.8万户,增长5.8%。新增境内首发上市企业20家、总数达126家,其中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居全国第7位。
为了让市场主体进得来、出得去、发展好,今年,我省“证照分离”改革将落实“取消一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要求,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去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省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创新市场开拓方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89.5亿美元、增长11.3%。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掀开了我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篇章,开局工作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9+3+N”专项推进行动计划制定实施,31项制度创新举措初步形成,新设企业3857家、签约入驻项目341个、协议引资额2922亿元,实现“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阶段性成果”的预期目标。
围绕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关键枢纽”,我省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外市场更好联通、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和发挥重大经贸平台作用,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近年来,安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出了一张沉甸甸的脱贫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迎来历史性转移。我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省提出,制定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完善后续配套设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我省明确,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打造百亿级产值龙头企业、千亿级产值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宜居水平,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强劲内生动力。安徽将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
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在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了解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情况。习近平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从根本上补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把生态保护发展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紧扣“林”这个保护发展主题,紧盯“长”这个目标责任主体,紧抓“制”这个政策制度保障,紧跟“治”这个落点,持续推进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林长领衔负责、部门协同发力、公众广泛参与的林业工作格局,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惠民利民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改革的示范效应不断彰显。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771.4万亩,退化林修复260.3万亩,森林抚育2717万亩。农田林网建成率达73.8%。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新增国家森林城市6个,总数达11个。4个设区的市和32个县进入全国绿化模范市(县)行列;273个行政村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建设省级森林城市38个、森林城镇377个、森林村庄3343个。
我省根据实际,确定了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任务。围绕“护绿”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围绕“增绿”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围绕“管绿”预防治理森林灾害,围绕“用绿”强化资源多效利用,围绕“活绿”激发林业发展动力,各级林长都有目标责任,形成了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县总林长指挥协调、区域性林长督促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
今年,我省将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不断完善“五绿”协同推进体制,持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高质量抓好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记者 吴量亮 王弘毅 郑莉 范克龙 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