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云南省民营经济总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民营经济增加值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2016年突破4000亿元,2019年突破5000亿元,至2020年达到5457.96亿元。全国排名也从第23位上升至第19位,基本与GDP排位一致,年均增幅达到8%,居于全国第一梯队。
近日,从云南省政府对外召开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发布会上了解到,云南省民营经济总量,从2016年的6968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1411亿元。民营经济户数突破35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突破70万户。云南全省形成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户、民营小巨人企业10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2000户的企业“金字塔”体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钟耕表示,云南省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取得的成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民营经济从“量”和“质”的方面都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一,从量的扩大看,突出体现在“突破两个大关”。一是民营经济的工业总量突破五千亿元大关。“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民营经济工业总量五年连续跃上两个千亿元台阶,改革开放初,云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只有21亿元,2004年突破1000亿元、2008年突破2000亿元、2011年突破3000亿元。二是民营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
从全省看,在结构优化上,“十三五”时期,云南从八大重点产业到世界一流“三张牌”再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转型升级蹄急步稳,其中: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成功建成,绿色铝、硅产业快速发展,石化、信创、新能源汽车等3个产业“从无到有”,信息、装备产业成长为千亿元产业。目前,云南全省已有烟草、电力、有色、黑色、食品、化工、装备、信息等8个千亿元产业。制造业工业占比比“十二五”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80.5%,非烟工业占比从67.7%提高到74.2%,高技术企业工业产值比“十二五”增长66%。
在产业集聚上,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从1992年开始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三五”时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努力,主营业务收入超两千亿元园区数量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个,超千亿园区达到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9个。这些聚集区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在“两化”融合上,云南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22.2万公里,行政村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移动基站数量、光缆长度均排名全国前十,建成5G基站约1.92万个,正加速从“4G时代”进入“5G时代”。云南移动、华为、浪潮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落地,目前,总数达42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全国排名从第31位跃升到第16位。制造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0.8%,目前,全省有73家企业项目纳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其中,3家进入国家示范名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柔性显示器、机器人等产品从无到有,实现了“云南造”。
云南省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连续多年发挥着主要和关键作用。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介绍说:2012年以来,云南省投资规模年均增长15.8%,2020年度投资规模达到2012年的3.2倍,国务院2017年、2019年、2020年三次将云南纳入激励名单,并给予相应奖励支持。
云南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加固: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省投资的40.3%。路网方面,2020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9000公里以上,“十三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实现全省16个州(市)、1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全省铁路里程达4233公里,实现了10个州(市)通铁路,云南进入高铁时代。航空网方面,截至2020年,已经形成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中心,辐射全省的15个民航运输机场,机场数量居全国第3位。昆明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全国第四个拥有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国际通信局的城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