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交出亮眼“半年报”

   2021-07-28 苏州工业园区
36
核心提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上半年,园区深入贯彻创新发展战略、紧抓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上半年,园区深入贯彻创新发展战略、紧抓科技创新“一号动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三条主线,聚力科技攻坚和产业攻坚两大行动,各项指标快速推进、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重大平台实现突破。

园区的科技创新、姑苏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工作,获科技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荣获2020年度苏州市创新发展考核一等奖,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排名也历史性地跃升至第4位,园区科创委获得“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细数园区的科技创新“半年报”,亮点频出,令人振奋。

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布局

上半年,园区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复并揭牌启动,以园区为核心区的苏州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式获批。“一区两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吹响了园区加大科技创新前进步伐的号角。

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创新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苏州生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大学苏州创新中心、高瓴苏州创新中心等签约落户,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有序推进,百图生科在园区设立全球首个研发中心。波士顿、新加坡、日本3家海外创新中心揭牌。一个个高水平研究院所和项目的落户签约,使高水平创新资源加快向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汇聚。

从数据看,科技创新的形势更是喜人:2020年度,园区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合计219亿元,同比增长18%,加计扣除企业数3974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00亿元,3400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幅超20%。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立项研发项目29个、金额18亿元,吸引企业科研投入超6亿元。上半年,新认定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8个,约占全省1/3、全市3/4,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申报储备企业超150家;组织推荐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4项、省级以上省科技奖项12项,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引擎持续发力

当前,“产才融合”已成为园区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上半年园区共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16个;34个项目入围省双创计划评审,占全市24%;33个项目入选首批“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其中顶尖人才1人(郝跃院士),全市唯一;重大团队4个,占全市2/3;创业类人才28个,占全市23%,数量均列全市第一。

科技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上半年园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911家、列全市第一;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智慧芽、沛嘉医疗、画你文创)3家,占全市3/5;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36家,约占全省一半,占全市3/4。

科技成果的成绩单更是夺目:上半年园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81件,同比增长110%;新增PCT专利申请326件,同比增长73.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85.4件,均保持全市第一;11个项目获第22届中国专利奖,列全市第一,其中金奖2项,占全省1/3,实现苏州市专利金奖零突破(信达获专利金奖、飞依诺获外观设计金奖);1-6月,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2.52亿元,占全市近40%;“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获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三大新兴产业持续成长

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积累,园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步入加速期。1-6月,园区新引进科技项目634个,占全年目标的53%。1-6月,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聚企业3513家,预计完成产值1510亿元,同比增长24.9%,新增上市企业7家。

生物医药产业新增6款创新药上市销售,累计15款,其中8款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新增一类新药临床批件68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6个;百济神州的帕米帕利胶囊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上市;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和达攸同?联合使用治疗肝癌,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亚盛医药在研原创新药Bcl-2抑制剂APG-2575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沛嘉医疗研发的TaurusOn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艾博生物、艾棣维欣全国首个新冠mRNA、DNA疫苗,即将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唯一),2家企业入选“2020中国半导体十强”(敏芯股份、纳芯微电子)。纳微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高性能微球材料上市第一股,东微半导体完成上市辅导。纳维科技、桐力光电总部大楼奠基,在氮化镓单晶、纳米新材料领域全面发力。

园区首批12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式发布,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入选首批“中国软件名园”试点名单,园区企业与中国商飞合作共同建设工业软件联合创新中心。

开放创新合作不断深化

园区还加快了沪苏创新合作的步伐,深化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等战略合作,“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在园区成立,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成为首届秘书长单位。

同时,深化中新创新合作的特色。中新生物技术创新岛被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总体规划。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首个离岸分支机构苏州合作中心正式运作、引进11个项目落户园区。园区科创委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联合成立的“创新与知识产权”海外与中国专家联席工作站正式运营。

科技创新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为此,园区不断优化创新科技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出台“拨投结合”扶持模式,累计支持项目6个。首次设立规模15亿元科创投资基金,领军创投待决策项目36个,完成出资项目8个、带动社会化股权融资2.5亿元。各类科技金融产品为解决企业债权融资需求超27亿元。

下一步,园区将坚持并强化创新在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双一流、新中心”,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创新有机融合,营造更优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