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广东疾控中心移动P3检测队驻地江岸方舱医院,队长陈经雕和队员们正在等待转场。两天前,江岸方舱正式迎来休舱。携带移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广东疾控中心检测队,在2月5日凌晨抵达湖北武汉,协助方舱医院开展病人出院前两次核酸检测复查工作。
在该实验室的核心实验区,有一条约5米长的狭长通道。新冠肺炎患者的样本核对、分装灭活、核酸提取和检测等一系列高风险的工作任务,都必须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让这5米的通道如此漫长。检测结果关系患者能否出院,又让这5米如此令人期待。
截至3月7日,广东疾控中心移动P3检测队已累计完成1844份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
火线召集,队员从三地奔赴武汉
武汉告急!实验室检测工作急需援助!2月3日下午,火速征召实验室检测力量赴湖北的命令传达到广东。作为广东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技师,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副队长的陈经雕,工作19年来,接到各类应急任务不下百次。
这次,他要带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移动P3实验室走出“家门”,千里驰援湖北。这也是该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首次跨省出征。
P3实验室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移动P3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最高级别的可移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广东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由两台长度分别为12米和9米的主实验舱和保障舱组合而成。
在接到紧急援助湖北的命令后,陈经雕迅速组织队员们对移动P3实验室进行行前检测和装备。分头紧急联系厂家为检验仪器设备做减震抗震包装处理,打包装箱准备物资,协调公安、铁路等部门申报通行手续……所有的准备工作在第二天凌晨2时前完成。
2月4日上午8:30,移动P3实验室的检测车和保障车搭载着陈经雕和队员们在雨中驰向武汉,经过16个小时的连续行驶,队伍于2月5日凌晨0:40顺利抵达武汉市并向指挥部报到。
另外两位队员也从湖北当地向武汉汇集。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副院长何翔家在宜昌宜都市,2月3日接到广东省疾控中心需要派员支援武汉的消息后,他马上致电中心主动请缨,并联络宜昌当地指挥部。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何翔搭上了宜昌市疾控中心的车辆,顺利抵达武汉。
而因为交通限行一直被困于荆州松滋市老家的庄雪,也满心焦急。这位1995年出生的女孩,是广东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检验人员。
接到召令后,庄雪马上联系当地部门办理通行证,并反复联系沟通去武汉的车辆。终于,有当地在汉工作的医护人员开车前往武汉,庄雪搭上了这趟医护人员的私家车,于2月5日中午与大部队汇合。
至此,承担此次应急任务的检测队伍共7人完成集结。其中包括实验检测人员陈经雕、何翔、庄雪3人,舱体保障人员和司机4人。根据统筹安排,2月5日起,广东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驻守在江汉方舱医院。
雪天低温,实验室设备突罢工
抵达江汉方舱后,队员们开始找场地、展开车体、接通市电,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舱体压力系统调试、仪器校准和检测试剂质量评估工作。为做好应战准备,他们还在2月7日、8日进行了检测测试。
其中,移动P3实验室从车内缓冲区到核心实验区,压力层层递减形成压差。在核心区为负60帕的压力,确保受污染空气不外泄。而实验室内空气被管道抽吸后,有害物会被高效过滤网拦截吸收,并有新风不断循环。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他们又接到了支援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通知。
“移动P3实验室有机动性强、安全性高的优势,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陈经雕说。2月11日,队伍马上组织转移,并用最短时间完成实验舱体展开及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2月15日,江岸方舱医院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有望出院。移动P3实验室和保障车准备就绪,陈经雕和队员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对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也就在这一天,武汉下雪了,这场雪足足下了一整天。
低温对P3实验室造成了严重影响,控制实验室压力及送排风系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在15日做完第一批49份样品后,第二天送风系统停止了工作。
新一批样本马上就要送来了。陈经雕一边安排维保人员对故障进行仔细逐项排查,一边组织实验人员冒着大雪接收样本并进行风险评估。经维保人员排查确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陈经雕团队进行了综合评估论证,决定在确保实验人员个人防护保障足够的情况下,暂时将P3实验室降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来完成本次检测实验。
庄雪对这个风雪天印象深刻。由于通风系统不能使用,车厢实验室内较为潮湿,又使用了大量酒精消毒,那天仿佛是做了一个“酒精桑拿”。
“因为生物安全柜还能正常使用,按照国家发布的检测方案,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就可以开展新冠肺炎样本的核酸检测。我们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当天的检测任务。”她说。
随后两天,经过维保人员快速维修,移动P3实验室恢复正常。
一锤定音,判断患者能否出院
广东疾控中心这台移动P3实验室里配备了各类先进仪器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和实验废弃物高压系统等。实验室可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任务,这是判断患者能否出院的重要依据之一。
“轻症患者经治疗后,发烧、肺炎等临床症状消失,再经过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便表明可以出院。我们的作用是‘一锤定音’!”陈经雕说。
在陈经雕的引导下,记者穿上防护服跟随进入实验室。车内空间不大,内部分为缓冲区、核心实验区两大部分。其中,冲淋间及缓冲区大约分别只有1.5平方米,仅够站两个人。
样品由生物安全运输箱密封保存,实验人员将样品运输箱通过传递窗进入核心实验区,队员在缓冲区内穿好标准防护服后,进入核心实验区。有效实现人流和物流分开进入实验室。核心实验区两边的工作台之间,形成一条约5米长的狭长通道,宽度只能容纳两人并排而站。新冠肺炎患者的样本核对、分装灭活、核酸提取和检测等一系列高风险的工作任务都必须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另外,车辆还有污水收集及高压蒸气灭菌系统,能够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高温高压灭菌后安全排放;密闭门安置在最可能产生泄漏的两舱之间,并加装常态密封胶条,实现了“双保险”。
“在实验室内,我们一般3人协作完成。”陈经雕介绍,其中一人负责核对信息、确认无误,另一位队员协助打开样品管的盖子,第三位操作员用移液器将咽拭子样品吸出加到裂解液,让细胞中的病毒裂解出来,然后放进核酸提取仪中进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完毕后,就要将核酸加到检测的反应体系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样品量大的时候单核对送检单及样品就需要两个小时。“把样品管盖子打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小心轻柔,避免动作过大使液体洒出或形成气溶胶。”何翔说,每次在处理结束后,也会对整个舱内实验室进行消毒,并将实验废弃物打包好彻底密封,进行高压无害化处理。
在江岸方舱外开展工作的日子里,这些设备和广东省疾控中心支援的队员们一直保持着充实的运作状态。他们每天9:00去方舱医院驻点,18:00左右下班,实验时间最长时高达7个小时左右。如果样品送得不及时或样本量大的话,通常还会加班。
3月8日下午,武汉江岸方舱举行休舱仪式,队员们也在驻地休整,并根据国家卫健委安排对实验室进行终末消毒、打包仪器设备,等待转场通知。越来越多患者出院,方舱医院陆续关闭,这让队员们心里很感欣慰。
他们期待,等到春暖花开,带着这台“老朋友”凯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