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沪举行2006年工作会议

   2006-05-20 上海科委
55
核心提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2006年工作会议,5月19日在上海华亭宾馆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议程是,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2006年工作会议,5月19日在上海华亭宾馆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议程是,听取2005年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单位、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杨锐所作的《2005年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2006年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单位、上海市科委主任李逸平关于《2006年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计划》。会上,讨论了江浙沪三地共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联合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推进区域科技政策对接工作等有关事项。参加会议的有苏浙沪两省一市的科委(科技厅)主要领导及相关处室、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苏浙两省16个主要城市政府科技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近年来,根据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总体要求,依靠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科技合作不断加强,通过有限目标和富有成效的科技合作,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江浙沪两省一市科技主管部门携手,通过形成工作机制、编制发展规划、强化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技术转移、举办科技论坛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加速形成区域创新的整合优势。
  【形成工作机制】 2003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签定了关于《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建立了由两省一市主管领导组成的“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两省一市的政府为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轮值主席由三方轮流担任。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由两省一市科委(科技厅)组成,负责长三角科技合作具体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并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引导和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创新的体系建设,这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全面形成。
  【编制发展规划】 2005年,科技部启动了“长三角区域‘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上海作为召集单位,由两省一市科技部门组织力量,以长三角城市群为对象,在区域科技发展及规划编制的背景、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主体和定位、重点内容、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开展研究。目前,战略研究已顺利结束,科技部决定在此基础上正式启动《长三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
  【开展联合攻关】 2004年三地科技部门启动了长三角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三地共出资1000万元,联合征集科技项目,得到了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据统计,共受理联合攻关项目申请117项,最终确定联合攻关项目9项,三地分别作为第一牵头单位的各有3项。(其中,上海有关机构作为项目第一牵头单位的项目主要涉及“长三角城镇饮水安全保障”、“长三角城际一卡互通交换清分平台”、“长三角加工贸易企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上海另有6个单位参与到分别由江苏和浙江两省领衔的项目之中)。2005年,三地科技部门将“科技强警”作为联合攻关主题,上海市科委布局了“长三角地区道口公安查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提高道口查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全面开展长三角地区公安科技合作做好前期准备。
  【强化资源共享】 通过推动大型仪器设施和科技信息的开放、共享,提高区域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协同效益。2004年长三角16个城市签订了共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协作共用平台的协议。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正式开通,目前入库仪器设施达1500多台套。借助该平台,长三角用户可获取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网上办事等在线服务。在共用网开通的短短三个月间,区域间仪器设施服务量就达900多次。依托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承担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区域综合科技信息共享网”的建设。目前,该网络共享的科学数据量已达5.41TB,覆盖了上海地区生命科学、化学化工领域数据总量85%以上的主题数据库,制定了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和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办法等,已被列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区域试点。
  【推动技术转移】 以项目对接为抓手,2005年,两省一市联合组织了“民营科技企业苏北行”活动,长三角地区共有13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成功签约合作项目130项,合作金额72亿余元。同年,第二届“长三角高新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在杭州召开,达成合作项目20项,合作金额7800多万元。同时,“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杭州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杭州分中心”等研发基地和转移机构也正式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三地在技术扩散和成果转化上的合作。
  【加强学术交流】 为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学术的交流,两省一市充分发挥各自科技创新的优势,组织三地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以论坛的形式获取信息、加强合作。2005年,上海重点组织了“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中国(上海)国际纳米技术与应用展览会暨研讨会”,为相关各方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贸易合作的综合平台。此外,三地还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南京生物洁净技术与生物安全论坛”、“实验动物科学管理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等专业技术研讨活动,得到了各方良好的反响。
    会议讨论了2006年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进一步达成共识,认为要在科技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充分体现长三角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6年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在完成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长三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聚焦长三角科技发展实际需求,提出合作有重大突破且操作性强的五年规划,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要,着力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以“共建共享,协作服务”为建设原则,“分布建设,系统整合”为建设模式,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建设分系统平台,通过系统总成形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三要,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并精心组织、联合申报科技部重大攻关科技项目,争取国家计划的重点支持。四要,研究制定相互认可的、由两省一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有关科技资质,定期汇编科技资质认定标准和结果信息,并研究制定三地优惠政策及各种资质认定标准的对接办法和实施细则。五要,围绕长三角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江苏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中介机构的作用,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契机,建立有效的长三角技术交易网络系统,着力做好项目供需方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三方还就合作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宣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果、加强工作信息沟通和任务督查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认真商洽。
    三地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完成了既定的议题,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集中表现为:达成了更加一致的合作共识;构建了更加清晰的合作框架;拓宽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标志着长三角合作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工作正从“对话性合作”走向“制度性合作”,成为促进区域快速发展的引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