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07上海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在奉贤揭幕

   2007-02-13 上海科委
37
核心提示:  为深入贯彻中宣部等部门《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以及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

  为深入贯彻中宣部等部门《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以及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由上海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2007上海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于2月12日在奉贤现代农业园区开幕,市科委总工程师钮晓鸣到会并讲话。会上,市农科院、上海交大等农业科研单位、院校同郊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签订了4个技术对接协议,国家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工作站等3个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同时揭牌。

  上海科技下乡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1年,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实施“两项计划”、推进“三项活动”。

  两项计划包括:

  ①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计划。市区科技部门将组织一批科技人员,作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指导员,组成水稻科技、蔬菜科技、养猪科技、经济作物科技、水产科技五支专业入户小分队,并委派5位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研究员分别作为市级各专业组专家来负责入户小分队的工作;

  ②农业科技四季行动计划。按照季节变化,将支持上海农科院、上海交大农生院、上海水产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业科技四季行动,计划春季实施新品种推介行动,夏季实行安全生产技术行动,秋季实行产品市场对接行动,冬季实行技术培训行动等。

  三项活动是指:

  ①推进百名专家百项技术对接活动。推出100项成熟技术,由100名科技专家组成相关服务团队,通过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现场、科技人员下乡等渠道,实施技术服务对接活动。在今天(12日)的活动中,市农科院、交大农生院、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就“双低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申优4号杂交水稻制种”、“数字农业技术示范”、“上海市农业新技术、新材料集成创新及引进示范孵化基地合作共建”4个对接协议书在现场进行了签约,这样的签约今后还将在各区县推广。

  ②推进若干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今年计划推进崇明种源农业研发中心、乡镇农业经济数据化管理服务网络、优质粮油研发中心、蔬菜研发中心、滩涂治理与利用技术试验站等一批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以进一步完善科技常下乡工作机制。今天(12日)的活动中,国家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工作站、黄桃研发中心和食用菌研究中心等揭牌启动。

  ③推进对口支援和与长三角联动机制形成。在做好本地区科技常下乡工作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做好对口支援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下乡联动等工作,以充分发挥各地的科技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另外,本市还将针对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用技术等制作10部左右的宣传片,在全国千县(市)电视台联播节目《星火科技30分》等栏目播出,与全国各省市一起,构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共享平台。

  据了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上海已组织有关农业科研单位、院校以及科技推广部门,结合上海郊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科技培训等手段,以科技支撑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和郊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成效,科技下乡活动也受到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一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一区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据统计,2006年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9200元,同比增长10%以上。至此,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近三年分别跃上7000、8000、9000元三个台阶;粮油、蔬菜、花卉、畜禽和淡水鱼种子、种苗的良种化已超过90%,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今光明黄桃、赵屯草莓、马陆葡萄、大团水蜜桃、长兴柑桔等“一区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二是通过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科技对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结合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市科委推进了金山廊下和崇明前卫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一批上海农业科技具有优势的技术,如粳型杂交水稻优质高产育种技术、循环型生态农业技术、大型温室节能温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林下产业等大量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集成、示范,在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三是通过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已经成长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 “科学家+企业+农户”、“龙头企业+民营研发机构+农户”等多模式已在不少区县兴起,建设了大山合食用菌、创博生态、汉德食品、新成食品、正义蔬菜、汇仁有机肥等30多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产业上下游的紧密衔接、专业化技术服务的供给和转化,使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得到了示范和推广,帮助8万多农业生产专业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四是通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举办科技培训班、“双结对”等形式,组织科研、教育、推广等单位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下乡支农。如金山区枫泾镇菖梧村,该村农民以种植水稻、梨树和养殖虾为主,但水稻和梨丰产性和品质都较差,虾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市区科技主管部门通过“双结对”形式,请来农业专家向农民介绍了水稻和梨的优质高产技术、虾病防治技术,并就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培训和现场指导。农民高兴地说:“原先担心病虫害,现在有了科技人员,就有了保障,我们不害怕了”。据统计,2006年市科委组织科技常下乡的科技人员达5000多人次,向郊区农村输送了近10万份科技资料、举办科技大集50场,办科技培训班200多次,培训人数达2万多名,在使百万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为农业科技人员学以致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