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召开2006年度科技奖励大会

   2007-04-17 上海科委
48
核心提示:  2007年4月18日下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友谊会堂隆重召开200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根据上海市

  2007年4月18日下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友谊会堂隆重召开200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今年重新修订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首次对接国家五大科技奖励类别,经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除科技功臣奖为两年一度外,今年共授予其余四大奖励共计309个项目。其中,自然科学奖29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技术发明奖25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科技进步奖255项(一等奖32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30项)。另授予2位外籍专家国际科技合作奖。

  市委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出席会议。副市长杨定华宣读了市政府表彰决定。

  在热烈的气氛中,市领导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市委书记习近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获奖单位和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全市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需要我们以锲而不舍、心无旁骛的意志和决心不断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习近平指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要求,按照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放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聚焦国家战略、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基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政策要向企业倾斜,创新要素要向企业集中,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的作用,鼓励他们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运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要加快配套政策的落实,大力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善配套政策服务机制;要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关注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将才和帅才的吸引和培养,优势领域创新团队的培育。要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让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自主创新的先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正指出,上海广大科技人员对科学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爱,上海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的昂扬斗志,是我们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这次科技奖励大会为新的起点,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再创新业绩,为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综观2006年度上海科技奖,突显上海围绕中央提出的“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在攀登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上取得的创新成果,企业作为第一完成者占获奖项目的比例首次超过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更加贴近实际应用,贴近民生。

  一、企业获奖跃居首位,渐成技术创新主体

  309个获奖项目按第一完成单位统计,企业完成的成果115项,占37.2%,比高校、科研院所分别高出3.5和21.7个百分点。获奖企业3年来实现新增利润总计257.5亿元,新增税收36.3亿元,创汇36.3亿元(人民币)。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明显增多,申请国内外专利及已授权专利数1424项,比上年度增加了27.6%。其中已获国内外发明专利283项,比上年度增加42.2%。

  企业获奖比例的提高,体现了企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正不断增强,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如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承担的《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取得了国内第一个人源化抗体类药物的新药证书和生产许可证,并实现了产业化;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完成的《地铁土压平衡盾构的研制与应用》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掌握了现代盾构机的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对国内盾构制造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完成的《超临界600MW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我国发展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降低火电机组平均发电煤耗、改善环保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应用引导科技创新,成果贴近民生需求

  一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撑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充分体现了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例如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由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肝脏移植和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国际上首先攻克了血型不相容主动二次肝移植治疗技样,让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起死回生,在国内首先成功实施了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攻克了手术禁区;在节能环保领域,市建科院有限公司等完成的《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率先突破了生态建筑关键技术并示范推广,自主研发13项生态建筑关键技术,取得22项核心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实现零(低)建筑能耗、资源高效利用、室内环境舒适的生态节能目标;在交通建设领域,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等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一票换乘”应用研究》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世界上首创大型轨道交通网络在线票务信息系统和数据集中、实时、合理的精细清算体系,实现了轨道交通网“一票换乘”,给市民出行带去方便;在农业领域,市农科院完成的《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恢复系申恢254、申恢1号的选育与利用》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通过杂交获得强优杂交粳稻组合,提高晚粳稻恢复力,为本市和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提供了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新组合,促进了该流域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大幅提高。

  三、原始创新持续涌现,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在自然科学领域,上海科学家亦取得了一系列揭示人与自然界奥秘、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高质量、原创性成果。其中国际首创63项,占20.4%;关键技术或理论有重大创新89项,占28.8%。获奖成果中,国外发表论文1776篇,被SCI、EI等收录2302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次数12668次,比上一年度的11709次增加了8.2%。

  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之“源”,国家竞争力之“核”。基础研究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实力和知识基础。获2006年度奖的基础研究成果正体现了这一点,如华东理工大学田禾教授领衔完成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分子机器》项目(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9.0的论文13篇,被他人引用达1100篇次,最高单篇他引超过82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项。又如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裴钢院士领衔的《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项目(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研究结果引起国际上高度关注,已在国际重要SCI学术刊物发表20篇论文,平均影响因子达6.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6.8。论文被SCI他引377次,引用杂志包括《自然》、《科学》、《细胞》等。

  2006年度奖励还首次进行了上海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评审,决定授予应用材料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美籍专家陈荣玲,法国科学院和法国工程院院士菲立普•希阿雷2人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奖励将另行颁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