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7人获2007年度何梁何利奖

   2007-11-01 上海科委
70
核心提示:  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国务委

  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31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出席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我国桥梁工程设计大师、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林元培院士和普光气田的发现者之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总地质师马永生,分别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另外63位杰出科技工作者分别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20万港币。其中,上海有4位科学家获科技进步奖,2人获科技创新奖。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颁奖大会上讲话。陈至立说,近两年来,何梁何利基金围绕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勇于创新,坚持改革,修改评选章程,优化奖项结构,拓宽奖励范围,完善评选机制,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今年的获奖人,有为中国科技事业毕生耕耘、成就卓著的杰出科学家,也有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年轻科技人才;有在研发前沿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优秀骨干,也有在我国产业最前线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这些获奖人学科、领域覆盖广,总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她高度赞扬获奖人员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至立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强大的创新冲击波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素质、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奖励为科技进步与创新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是营造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社会的光荣责任。她强调,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使之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杠杆,形成全社会激励和推动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共同捐资4亿港币,于1994年3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奖励对象与时俱进,从去年起,又增设了“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主要奖励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人才。在提名方式上也作了相应改革,由原有的单一专家提名制,增加了联络员提名方式。何梁何利基金至今年已成功举办了14届,先后有25位杰出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殊荣,681位科学技术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1位科学技术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上海共102人获何梁何利基金三大奖。林元培是上海继钱伟长(1997年)、张香桐(2000年)、谷超豪(200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殊荣的第4人。
 
200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上海获奖人员名单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序号

 

 

1

林元培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序号

 

 

1

杨玉良

复旦大学

2

蒋华良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3

胡之璧

上海中医药大学

4

郭亚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序号

 

 

1

刘昌胜

华东理工大学

2

 

华东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