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暨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召开

   2008-12-26 上海科委
65
核心提示:  2008年12月26日,上海市科委召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暨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海市副市长沈晓
 
 
 

  2008年12月26日,上海市科委召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暨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到会并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市科委主任寿子琪总结了上海实施火炬计划20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并就下一步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提出了设想。会上还表彰了一批在实施火炬计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200位来自本市各区县、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和部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其宗旨是: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20年来,上海结合实际贯彻国家实施火炬计划的宗旨,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将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有效结合,营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到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包括上海高新区“一区六园”、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等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了人才、技术、资本等产业化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有效地促进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和制度的不断优化。

  ▲上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17年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上世纪末,上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作出“聚焦张江”的战略部署,加大了设施配套和政策聚焦力度,吸引了一批技术密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入园发展,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到2007年,仅上海张江高新区核心园区就聚集5300多家企业,经营总收入就达到686亿元,工业总产值398亿元,实现利润93亿元,实现税收5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活动经费投入73.26亿元,园区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07年达3548件。上海“一区六园”的面积虽然仅占全国54个高新区总面积的3%,但却创造了全国高新区8.7%的工业总产值、8.4%的总收入和9%的税收,综合评比列全国54个高新区之首。

  ▲20年来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探索中发展壮大,如今在基础设施、功能开发、管理团队等方面已初具规模和实力。至2007年底,上海已有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创业中心15家,基地孵化面积近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145家,技工贸总收入67.8亿元,企业净利润4.98亿元,在孵企业从业人数达3万多人,累计毕业企业有621家。

  ▲为了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创业环境等方面的壁垒,1998年6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极大推动了上海六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10年来,上海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千多项,其中70%的项目得到转化,所涉及企业有4千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73%。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超过20%。通过财税扶持政策,上海市、区两级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扶持10亿多元,贷款贴息6600万元,并为中小企业融资近20亿元。政府以较小的资金投入,引导和带动了数十倍的社会资本投向成果转化。通过火炬计划实施,并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还通过实行人才优惠政策,为科技企业引进人才1千余人,促进了企业人才结构优化。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就陆续在相关领域进行科技公共服务尝试,先后建设了一批技术服务平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跨入21世纪后,上海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科技服务新机制,到2004年形成了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新格局,建立了由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等十个子系统构成的服务体系。涵盖了从研发支撑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专业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创新需求。构成一个开放、共享、专业、综合、并且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2006年,上海市政府着眼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推出扶持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小巨人”工程,支持和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重点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产品开发、人才培养、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给予资助,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企业集体。3年来,上海相继评选出科技小巨人企业67家、小巨人培育企业242家,市区两级政府给与经费支持达6.85亿元。“科技小巨人工程”正在成为上海科技市区联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和亮点之一。与2006年相比,2007年小巨人企业总资产增长了34%,总收入增长了25%,净利润、税收和出口创汇分别增长了20%、30%和22%。90%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建立了自主品牌或注册商标,75%科技小巨人企业承担国家或地方科技项目。

  火炬计划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海火炬事业2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关心,得益于部市合作和市区联动的发展机制。

  ——“部市合作”促使上海科技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市区联动”促进了市区资源的聚集与整合,使市区发展的目标得到了统一,使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创新活动得到了有效释放。

  ——上海把支持范围从原先支持单个项目,发展到支持公共服务平台、风险投资机构等与企业创新创业相关环节。近年来市级火炬计划重点关注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国家和地方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市科委每年拨出近一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更多企业受益。

  ——在上海持续加大面向企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先后增设了启明星B类计划与中青年学科带头人B类计划;为了帮助科技小巨人企业增强企业管理能力,专门开设了针对小巨人企业的“从技术走向管理”系列培训课程。同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的“白玉兰计划”和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科技创业的“浦江计划”,也向企业倾斜。

  今后,上海将继续高举火炬旗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上海将把火炬计划作为创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工作,以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为重点,深入实施“育苗”和“造林”工程,继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发展与市场体系接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继续推进组织模式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体系;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积极贡献;继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队伍,繁荣创新创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辐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