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 王春):今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澄澈的蓝天白云让游客格外陶醉。科技部部长万钢率科技部一行,在上海市科委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世博园,慰问工作在世博园一线上的科技工作者。
“手机门票在哪里刷?”在川流不息的入园检票口,万钢轻触刷票机,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技术带给世博的便利让他倍感欣慰。上海世博会不需人工验票,游客手持世博电子标签门票轻松一刷即可入园参观;如果觉得拿着门票也麻烦,还可以选择更为简便的“世博手机门票”。在超大客流集中入园时,入园闸机实际通过能力达到每分钟30人。据上海华虹计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世博票务系统累计已发行门票约8200万张,是最大规模的电子标签门票应用案例。不仅如此,世博会上的物流配送、展馆预约、证件管理、电子车牌、电子围栏、智能电网等,同样广泛采用RFID技术。“物联网”已经在世博会上迈出了走进现实的一大步。
当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之时,低碳经济正逢其时。数千万游客亲身体验过的上海世博园区新能源汽车,让人们看到了明天的绿色希望。在世博会上精彩亮相的新能源汽车分为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4种类型共计超过1100辆。世博会期间,预计将节约传统燃油约1万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约118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4万吨。
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里,忙碌的人们穿着绿色的统一工作服。待他们转身,看见后背上印的单位名称,才知各自不同的身份。这里有12家供应商,400多人24小时各司其职,管理、充电、监控、维护。申沃客车的工人们为了世博,白天黑夜颠倒,晚上闭园后维修最晚到两点钟。万钢分别到电动汽车、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维修车间,与工人们一一握手,并欣然题词:“服务世博新能源,展示巴士新丰彩”。万钢特地阐释了“丰彩”的含义:“巴士、上汽、电车研发等产学研各方,获得‘丰’收,成果出‘彩’,故为‘丰彩’。”
走进维修车间,万钢亲切握着巴士公交现场总指挥徐家强的手说:“万事开头难。你们多年的科研努力,让电动汽车赢得了数千万爱好者。一定要把上海的技术推广到全国,服务到全国。”
申沃客车总工程师马宝富向万钢总结汇报了超级电容车的最新进展。经受高温、雷雨、台风等恶劣天气考验,世博新能源汽车总体运营情况良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61辆超级电容大巴。4年前,当10辆剪了“辫子”的11路超级电容车在老西门环线上载客运行之时,许多人以为,这不过是城市景观中的些许点缀。没想到,经过不断优化、改进、升级,这种零排放的无“辫”电车一路从老城厢的内圈跑到了外圈并且驶入世博会。如今在世博会,这种超级电容车已安全营运100多万公里,累计发车29万班次,运送客流3000多万人次。
万钢感慨道,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成了“流动的展品”。科技来到了百姓的身边,起初人们觉得新鲜,后来就自然接受了。从一个科技项目的立项示范到层出不穷的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被理解和接受,科普宣传效应不断显现。
园内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平均每天载客40万人次以上,每辆新能源车的运载负荷是本市园区外公交车的10倍,在高强度、超大负荷的情况下仍然运行平稳,车辆完好率达到98%,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已初获成功。万钢表示,新能源车要大规模驶上城市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耐力跑”。我们还应该继续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模式,让中心城区的老百姓今后都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