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科技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李学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到会致辞。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主持会议。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宣读了关于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通知,到会领导为部分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授牌。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1999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快速发展,国家级、省级和高校自办的三级大学科技园体系日趋成熟,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20多所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经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86家。孵化面积达829.3万平方米,入驻研发机构1235家,批准发明专利1185项,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306项,在孵企业6583家,在孵企业总收入499.98亿元,累计有15家企业上市,上缴税金169.02亿元;在园创业大学生达9083人,从业人员总计29.48万人。平均每个科技园内有近百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营业收入超过6.58亿元,从业人员3800多人,超过了中型企业的规模。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大学科技园构建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高校创新资源,完善转化和孵化机制,促进在孵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如,浙江大学科技园吸引民间资本10亿元,支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培育150多家高新技术领域企业。
二是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面向产业发展的重点,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探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人才入园兴办企业。如,清华大学科技园创办的留学生创业园,八年来吸引留学创业人员197人,创办企业181家。加快建设高校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84%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创业场地,高校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达60多家。
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的相关部署,总结国家大学科技园十年发展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二五”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上,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就“三区联动”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发言,依托校区资源优势,构筑园区服务体系,融入社区经济建设,实现了园区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北京市中关村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的代表就“大学科技园联盟建设”进行发言;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做关于“大学科技园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发言;南昌大学做“关于大学如何支持科技园发展”的主题发言。另外,来自华北和西南组、华东组、华中和华南组、东北和西北组的代表也都发表了对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成绩和经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