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实施三年以来的进展情况。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市科委副主任徐祖信、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市食药监局副局长衣承东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2009-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本市实施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攀升,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重点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2009年6月,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上海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来加以推进。上海市编制发布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成立了市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形成了“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市区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委办局的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了“行动计划”设立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据统计,与2008年相比,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实现了翻番。其中:制造业增长86.7%,商业销售增长1.2倍,研发服务外包增长2倍。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四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是本市为数不多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增长率高于本市GDP的增长率。四年来,本市全社会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超过160亿元,2012年为2008年的四倍,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产业基地方面
“行动计划”在浦东、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确立了6个产业基地,在推进的过程中,市政府对落户在产业基地中的建设项目,优先给予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化项目用地指标,并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资金补贴;同时,各产业基地所在区县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和各类创新要素进一步向基地集聚。四年来,产业的集中度显著提高,体现在“两个80%”上,一是六个产业基地实现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的80%,二是本市生物医药新增投资产业项目的80%以上集中在六个产业基地。
2012年,浦东基地、闵行基地分别完成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330亿元、130亿元,均比2008年实现翻番,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奉贤基地吸引了上海生物制品所、凯宝药业、海利生物等一批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企业入驻;金山、青浦等基地主动对接张江,加快了一批研发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徐汇基地充分利用园区内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多、研究机构水平高的优势,按照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准,精心建设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承接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委托的药物临床研究任务。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六个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态势,成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2、企业发展方面
2012年,本市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有3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5家,过2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有98家,与2008年相比,新增50家。
外资企业在上海继续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的22家生物医药企业,有14家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跨国企业通过在上海追加投资或引入新产品,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速超过20%。国有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如上药集团通过重组兼并,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80.78亿元,成为我国医药领域的旗舰企业;上海生物制品所在奉贤投资39亿元建设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基地。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如复星医药通过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前十强企业;药明康德、创诺医药、微创、海尼药业、凯宝药业、康德莱等一批民营企业也已成为行业内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本市外资、国有和民营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格局。
3、拳头产品方面
微创公司的药物洗脱血管支架、凯宝药业的痰热清注射液等6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海尼药业的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新亚、新先锋的头孢曲松钠、和黄药业的麝香保心丸、中信国健的益赛普、康德莱的注射穿刺器械、东富龙的冻干机等11个产品销售额超过5亿元。2012年本市销售额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产品已超过100个,此外,四年来,重组人尿激酶原、艾力沙坦、吡非尼酮、甲流疫苗4个创新药物获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右旋佐匹克隆等26个新药获准生产;数字X光机、1.5T磁共振、心脑血管支架、临床专用PET、电子内窥镜、手术导航设备和交联透明质酸等6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标志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正在向高端制造转型,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制造中心。
4、创新能力提升方面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获得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GLP资格认证、“临床样本库”的启动建设、研发型中小微企业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本市创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研发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上海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以及产学研医合作专项的设立,使得本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目前,重组人肿瘤细胞凋亡因子、可利霉素、纽兰格林、重组人胰高血糖素(GLP-1)等4个国家一类新药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请生产批文,还有27个国家一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在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任务的省市中,上海最早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也是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本市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水平也得到提升2009年以来,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41项,位居全国前列;在Nature、Science、Cell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27篇,占全国同领域1/4;更有52项生物医药领域成果问鼎国家大奖。承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264项,获得经费19亿元,占全国总数的近15%。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