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支持民企科技创新!这20家上海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获授牌!

   2020-01-03 上海科委
48
核心提示: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要精神,全力落实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工作要求,2020年1月2日,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要精神,全力落实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工作要求,2020年1月2日,上海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座谈会暨授牌仪式举行,听取本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创造更好条件。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市科委主任张全出席会议。会议由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主持。上海科创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本市20家民营科技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吴清副市长为20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授牌;市科委介绍了本市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基地建设的总体工作情况;奥威科技、联影医疗、依图科技、上海电驱动、复星医药、上海华岭、绿谷制药、吉凯基因、新阳半导体、网宿科技等民营科技企业代表分别发言,围绕座谈会主题,提出了中肯、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下,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市科委聚焦主体能力建设、创新生态构建、公平环境营造等关键环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聚焦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需求,建立完善“创业团队→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卓越创新企业”的扶持与服务链。其中,2019年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高企总数突破1.2万家。推动各类人才计划进一步向企业和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建立了专门针对企业人才的申报通道,如将人才计划分为创新类和创业类人才,创业类即面向企业;科技青年启明星计划设立了B类,支持企业青年科技人才;设立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支持建设高水平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组织本市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67.2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收303.75亿元。同时,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推进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1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现行13项进行清理,完成11项行政审批事项100%介入“一网通办”同意受理平台,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5项证照名称纳入电子证照库。全市已建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15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150家,撬动社会投资约60多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突出众创空间“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培育为主,引导众创空间提升服务品质和能力,全市共有39家“三化”培育众创空间,100家“三化”培育引导众创空间。

上海是我国的科技创新重镇,也是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集聚地。按照国家科技部的统计口径,上海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各类国家级基地100余家,企业正成为这些基地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沪4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11家依托企业建设,其中2家为民营企业。在沪2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2家是依托企业建设,其中3家为民营企业。此外,全市各类市科技创新基地750余家,约20%依托民营企业建设。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优化本市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市科委重点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领域,遴选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经全面调研和评审,试点布局建设了10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一方面,聚焦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选取了流利说、依图科技、绿谷制药、联影医疗、微创医疗、复星医药、新阳半导体、盛美半导体、中微半导体、上海超导等10家具备一定条件和行业龙头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建设10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旨在引导民营企业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开放共享先进创新资源。另一方面,聚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选取了奥威科技、上海华岭、网宿科技、科华生物、上海电驱动、迪赛诺医药、智臻网络、吉凯基因、三生国健、千寻网络等10家拥有代表性技术成果的民营科技企业,建设10家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旨在引导民营企业面向重点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孵化培育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下一步,市科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20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和支持本市民营科技企业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新网络构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和创新活力,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