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哈尔滨市以跨越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按照培育成果、筛选成果、创办企业、孵化成长、融资发展、做大做强、推动上市等步骤,实现科技企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将科技创业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校所科技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渠道、大学毕业生留哈创业就业的主渠道。从2015年开展“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至今,哈市两年实现新增科技型企业2763户,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500户,新增上市科技企业51户。
为解决创业者在工商登记注册、创业政策了解和享用等方面的问题,哈市编制了《科技创业指南》,使创业流程清晰易懂。同时,为了推动校所科技成果加速转化,针对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中涉及的评估作价、融资方式、合作模式等知识和信息的缺失而导致与社会资本合作成功率较低的问题,哈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风投机构上门服务,帮助撰写商业计划书。同时,编制《哈尔滨市科技成果招商项目册》,累计入册的344个项目中的70%以上实现转化。这一做法开辟了哈市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先后推动了哈工大的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等一批由研发团队创办的“新字号”高新技术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支持“哈工程”打造双创生态模式,共有13个研发团队创办科技企业,200余名教师参股。
哈市针对校(所)实施创业项目信誉担保计划,用校所担保推荐取代销售业绩和注册时间“一票否决”的前置条件,通过技术评审后,给予“注册一企,支持一项”政策支持,引导更多的校所创业型创新人才加快创办企业。首批信誉担保计划共支持校所科技人员创办企业17家,资助经费340万元。为了实现企业“从小到大”,哈市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范围向初创企业延伸,实现中小微企业全覆盖。通过用销售业绩或合同替代注册时间的约束条件,为大批成立不到三年的初创企业“雪中送炭”。近三年,累计资助402户中小微企业5170万元。
此外,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哈市在全国率先发力,以科技成果“三权”制度改革政策在哈工大落地为靶向,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哈工大)市校合作第二轮试点工作,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将适时在其他大学大所推广。目前,哈工大已设置了创新创业型教师岗位;扩大了股权激励比例;建立了以成果转化效益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出台了工资保留、身份保留、职称保留和工资正常晋升等鼓励教师持科技成果创业的改革措施。截至目前,哈工大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平台——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已创办企业98家,其中93家落户哈市;孵化毕业企业22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