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点燃科技引擎  助力脱贫攻坚

   2020-11-06 天津科技局
48
核心提示: “十三五”以来,天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

 “十三五”以来,天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集聚我市科技资源,强化科技扶贫的精准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创新提升帮扶手段,以扶技扶智为重点,在增强受援地区“造血”功能上下功夫,脱贫攻坚帮扶成效显著。现将我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及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相关情况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依托天津优势,统筹科技资源力量,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教学培训等行动,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精准推进一批科技扶贫项目合作,加强实施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打造一批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延伸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链,提高特色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力促进产业发展和增产增收,为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三五”以来,支持科技援助项目37项,支持财政资金1740万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200余项;推动3个专家工作站、研究中心等平台落地受援地,集聚创新要素;开发“津科帮扶”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入库专家400余名,打造“空中专家”;引导建立14个村企结对帮扶关系,因地制宜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成我市企业与受援地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科技合作框架协议10余项,协议总价值达1亿余万元。

(一)以“政治担当”为核,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扶贫体系。市科技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战略意义、基本方略和实践路径,深入贯彻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持续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将科技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强化以党委书记、局长全面负责、局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责任处室组织实施的组织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扶贫工作机制。建立与局内7个相关处室、3家直属单位、本市16个区科技局以及我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重点院校企业联系制度,形成整体联动、通力合作的工作体系。三是细化任务目标。每年制定《天津市科技局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及合作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挂牌上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形成有效的工作推动和落实机制。四是局领导以上率下,深入一线组织对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戴永康多次带队赴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实地调研,为脱贫攻坚提供核心政治保证。

(二)以“科技人才”为领,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我市人才智力要素密集优势,多渠道为受援地输送各类人才。一是选派党政挂职干部。2013年援派刘爱林同志赴昌都市挂职科技局副局长;2017年援派贾堤副局长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师担任副师长;2019年援派赵晓鹏同志到援甘前指工作。挂职干部任职期间帮扶成效显著,比如,刘爱林组织天津企业与藏区实施《基于ATRP技术的增强型微含量生物标志物检验分析仪及高原病筛检试剂盒的研发》项目,研发出的高原病筛检试剂盒填补了高原病检测试剂的临床空白。二是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之力深入推进扶贫工作。一方面制定《天津市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行动计划》,从体制机制层面激发我市10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145名津甘双地特派员、78个团队法人科技特派员帮扶动力;一方面大力加强宣传力度,组织“疫情当前,服务不打烊,农业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科技帮扶促脱贫,产业提升助振兴,东西扶贫协作系列报道”系列专题报道,记录科技帮扶团队抗疫战贫助农先进事迹,已在市科技局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连续刊登30余篇,浙江省科技厅以及新华网、天津日报、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有力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三农”、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情。三是引导天津人才资源与受援地共建平台。比如,组织推动农科院与甘南州畜牧工作站共建“牦牛专家工作站”;组织推动农学院与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建“天农一甘南青稞联合研发中心”等,为受援地输送人才“活水”。

(三)以“产业扶贫”为纲,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市科技局始终将产业扶贫视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和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完善规划、广泛动员,为受援地打好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一是扎实开展“村企结对”精准扶贫行动,紧密贴合临潭县、天祝县菊芋种植、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金三农、正达逢业等企业与困难村建立14个“村企结对帮扶关系”,激活我市农业科技企业履职尽责“加速器”。二是凝才聚智为受援地产业发展纾困解难。针对承德市“十大绿色产业”的技术需求,市科技局联合河北省科技厅、承德市政府组织天津14家高校院所的近40位专家和126家承德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对接,推动承德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三是引导我市企业与受援地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受援地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拓展延伸合作领域,在技术引进、智力支撑、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产业帮扶。比如,发布《科技引领绘宏图 脱贫攻坚显担当》倡议书,促成我市企业与受援地多家单位以技术支持、消费扶贫、建设产业基地等方式签订多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总价值达1亿多元。

(四)以“扶贫扶智”为本,激发可持续内生动力。市科技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重要精神,让受援地用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头脑”,不断激发对口支援地“造血”能力。一是按照“两上两下”要求,每年与甘肃、青海黄南州等对口支援科技主管部门征集科技需求,找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存在的科技瓶颈问题,通过部署科技援助项目调动全市科研力量对接帮扶,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二是重视教育扶贫,鱼渔兼授为受援地提供教育教学保障。比如,在承德县援建人工智能科教中心和少年创客体验中心;邀请我市“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为承德县科技教师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培训;组织承德县中小学校长和科技教师来津科技特色校进行观摩和交流;调动科技系统青年的爱心力量为新疆阿热勒小学募集书籍、衣物、文体用品等物资9000余件,折合人民币21万元。上述举措推动受援地科技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贫困地区孩子健康成长。

(五)以“合作共赢”为靶,推动东部科技成果在西部落地开花。市科技局坚持让互利共赢为脱贫攻坚增添动力,聚焦医疗、环保等民生工程,推进我市科技成果在受援地转化。加速受援地发展的生产力。一是推进高校医药研发成果在西藏转化。依托西藏独特的中药材资源,加大天津科技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技术引进示范,既提升了藏药功效和附加值,又让天津学科链创新链不断完善提高。二是实施医疗扶贫,融入科技元素为藏区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比如在藏区建立居民新型便捷就诊平台,该平台可通过整合分配医疗、大数据资源,为患者与医师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实现临床标本采集、定位、快速检测与实时推送,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疾病诊疗。三是聚焦农居生态环境改善,科技助力受援地绿色发展。比如推动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技术在西藏地区的创新应用,该技术将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栽培与工业化养鱼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鱼菜共生自动智能化管理,可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二、典型案例

“十三五”以来,市科技局始终以农业科技特派员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扶贫工作,按受援地所需精准部署援助项目,已有一批科技援助项目帮扶成效显著。

(一)  开发“津科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线帮扶平台。为了实现战疫战贫助农 三不误,市科技局打造了“津科帮扶”在线帮扶平台,平台可利用视频点播、远程诊断、在线咨询、电话预约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一对一精准咨询,为受援地广大农民提供线上答疑解惑,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农业相关技术问题,打造空中专家团队。截至目前,平台入库专家400余名,注册用户1200余人,专家团队发布教学视频50余个,在线咨询解答疫情防控要点、果树用药、乳肉兼用牛养殖、香菇种植等问题150余个,有效帮农户解决香菇菌柄空心、菌盖小、青稞麦穗病、软壳蛋等难题,实现“云端”服务不断档、科技帮扶不打烊,为进一步构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有效互动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为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双赢”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二)牦牛杂交改良及高效快繁技术推广示范。针对甘南州牦牛产业杂交改良技术缺乏、牦牛繁殖效率低下等瓶颈问题,市科技局组织牦牛产业帮扶团队在甘南州开展牦牛快繁技术示范推广。现已在受援地建立牦牛产业专家工作站,引进可视化输精枪等先进设备20台套,推广适用技术10余项;完成安格斯牛胚胎移植工作,建立了安格斯和娟珊牛的育种核心群,显著提升牦牛杂交改良进程,实现每头牦牛增收3000元,辐射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碌曲县4个县约10个乡镇6-7万人。

(三)青稞节本增效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针对甘南青稞产业实施帮扶项目,通过推广使用条播机械、无人机防治、平衡施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等先进技术,实现受援地增产增效。现青稞帮扶团队已在碌曲县、卓尼县完成青稞节本增效技术集成示范田1500亩,无偿提供3万公斤种子,建成“天农一甘南青稞联合研发中心”,平均产量增产20%以上,带动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未来可辐射带动卓尼县阿子滩镇、申藏镇等1万亩贫困村青稞种植面积。

(四)果蔬、中藏药材等技术开发推广与示范。市科技局在黄南州组织专家实施了《黄南州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黄南州设施果蔬生产技术的提升与示范》等科技援助项目。一是“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项目,为受援地引进小黄瓜、红黄樱桃番茄等50余个水果蔬菜新品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9项。带动圣航农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亩平均增收1312元;尖扎县马克唐镇解放村久先蔬菜合作社露地乐都辣椒产量比原来提高7.2%;尖扎县贾加乡安中村安中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春夏番茄原来亩产增产20%以上,春夏辣椒比原来亩产增产15%以上,春茬大黄瓜比原来亩产增产22%。二是“果蔬生产技术的提升与示范”项目,为受援地无偿提供阳光玫瑰、夏黑等果蔬苗木1000余株;引进自有知识产权果蔬品种6项。直接带动87人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3600元;引领黄南州从单纯的蔬菜生产基地向品类丰富、兼顾生产与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园区转变,助推休闲农业发展。三是“中藏药材种植和产地初加工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引进黄芪、甘草等6个中草药新品种;建成集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机械化收获于一体540亩的中藏药规范化生产基地;制定《蒙古黄芪种子繁育技术规程》并于2019年11月颁布执行,带动黄南州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5800余亩;依托当地企业建立中藏药材加工车间,推行“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推动尖扎县中藏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四位一体”融合发展。

三、特色亮点

在党中央、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下,市科技局结合区域特点和自身科技特色,不断创新科技帮扶模式、深化协作内涵,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扶贫模式和扶贫经验。

(一)创新帮扶手段,开发线上平台。组织开发“津科帮扶”在线咨询服务平台,该咨询平台可利用视频点播、远程诊断、在线咨询、电话预约等信息化手段,为对口支援地提供一对一精准咨询,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答疑解惑。今年面对脱贫攻坚决胜收官和新冠疫情防控的双重考验,我局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转变帮扶模式,实施“互联网+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并携手甘肃、青海黄南州等受援地推广应用该平台,实现“津科帮扶”服务平台在受援地广泛铺开推广。由于帮扶成效引起良好社会反响,获新华网《“津科帮扶”在线咨询平台助力西部受援地区脱贫攻坚》、天津日报头版宣传《科技帮扶网络覆盖逾千个困难村》等报道。

(二)创新合作机制,全国首创认定双地特派员。市科技局积极探索省际间科技特派员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携手甘肃省科技厅联合认定了首批共145名“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并于2020年8月在甘肃平凉召开了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启动会。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这一创新举措,是推动津甘两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脱贫不脱钩的重要抓手。天津市科技局也将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要素密集的优势,持续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浪潮中,进一步增强甘肃“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天津智慧和力量。

(三)津甘两地科技系统同频共振,为受援地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天津市科技局针对甘肃省贫困村的需求,支持科技项目10余项,实施范围基本覆盖天津对甘帮扶的7个市州,甘肃省科技厅高度认可、共同投入,在2019年省级科技计划资金仅8000余万元的困难情况下,创新工作机制,设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项,全面对接天津市科技局立项的科技援助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旨在通过两地科技系统共同努力,推进天津市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在甘肃落地见效,为受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科技系统东西部扶贫协作呈现出双向发力、持续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已被人民网、科技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

(四)创新科技工作机制,对接需求精准发力。市科技局与甘肃省科技厅、新疆科技厅、青海黄南州、西藏昌都科技局等受援地积极沟通对接,创新采用“两上两下”工作机制,即:受援地区提需求、天津市科技局实地调研、受援地区确认项目意向、天津市科技局组织立项,精准对接受援地的科技需求。我局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集成示范,实现我市科技成果和优势资源与受援地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了对受援地区技术支撑能力。2019、2020年通过该机制立项19个东西部科技援助项目,覆盖甘肃、新疆、西藏昌都和承德区域,重点支持于田肉苁蓉产品开发、青稞新品种示范、牦牛杂交改良、高原夏菜尾菜处理、秦安蜜桃新品种示范等特色产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