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泉州市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全市共有18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企业数量比增39.3%,为历年来申报企业最多的一年,有望超额完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的年度目标任务。
建立“联动机制”,加大高企培育力度。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列入考核各县(市、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提出今后三年新增高企数量达到100家、120家、140家的发展目标,争取进入全省发达地区水平,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二是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科技局局长负责督促相关县(市、区)政府和科技局,切实抓好高企培育工作。
专项政策助力,提高“含金量”。出台《关于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大奖补力度。一是建立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当年入库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二是扶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对入库企业当年实现税收增长的,给予不高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的资金奖励,最高奖励金额100万元。三是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通过认定的高企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四是对外地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本市、在有效期内完成落户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
细化服务工作,帮扶企业“一对一”。一是创新服务方式。专门成立高企培育辅导工作小组,经常性深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企申报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对全市188家企业申报材料逐一进行辅导和预审,为申报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有效提高了评审通过率。二是强化培训辅导。每年举办1~2期的全市高企申报认定培训班,每期有5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培训。三是编印《高企认定服务指南及优惠政策》,在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四个一批”,深挖精培扩大规模。一是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一批,着重培育数控和智能装备领域的高企;二是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在应用石墨烯、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及应用等新技术领域发展新的企业集群。三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嫁接产生一批。充分发挥中科院、华中科大、哈工大等在泉高端平台院所的作用,引进科技成果在泉州转移转化,从而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是通过“双创”发现培养一批。鼓励和推广“创业咖啡”、创新工场、虚拟孵化器等新型孵化模式,推动“孵化+创投”等模式创新,引导一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进行申报。
科技金融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设立1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高企投融资业务。目前已推动兴业银行泉州分行、农行泉州分行等向44家高企授信3.77亿元。二是为14家高企转报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科技保险补贴,落实科技保险补贴资金。三是落实奖励政策,全市首批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163家,已有33家申请加计扣除奖励,获奖金额1510.5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