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解读新闻发布会

   2018-04-28 辽宁科技厅
63
核心提示:3月28日,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召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吴运杰、省工业

 

3月28日,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召开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吴运杰、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薛亮、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学来、  

  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德生分别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为进一步落实、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确定的“一带五基地”建设任务与发展目标,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1+5”系列框架方案,形成了“一带五基地”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就我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方案进行了解读。
“一带五基地”建设是指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省委、省政府对“一带五基地”建设高度重视,此次制定印发的“1+5”系列框架方案,包括一个总体框架方案,即《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方案》,以及与“五基地”建设相对应的五个实施方案。在“一带五基地”建设中,辽宁主要有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第二阶段,到2030年,我省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五基地”全面建成。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薛亮介绍,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将紧紧围绕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实施八项子工程,即航空装备工程、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工程、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工程、重大成套装备工程、高档数控机床工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和集成电路装备工程。
新型原材料产业将瞄准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金属新材料,高性能合成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纳米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陶瓷材料、特种玻璃材料、核用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提升装备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持续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增强行业盈利能力。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主营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60%以上,新材料占原材料比重达到10%以上,石化和钢铁工业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达到60%以上。
   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德生表示,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方面,我省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将重点推进7项具体工程建设。包括实施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工程、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和农村“双新双创”示范工程。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实现1236亿元,年均增长3.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比2017年增加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9元,年均增长6.3%。
在介绍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时,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学来表示,我省将以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强化人才链,统筹各类创新主体,统筹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将重点加快推进建设“一个科创中心”,实施“四项支撑行动”,构建“五个保障体系”。“一个科创中心”即以沈阳、大连两个创新型城市为核心,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沈抚新区为主要载体,将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作为辐射区,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争到2030年建成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四项支撑行动”包括组织实施科技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行动、科技支撑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行动、科技支撑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行动和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行动,力争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到2030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五个保障体系”指的是,优化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构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研体系和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体系。到2020年,全省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500家,培养战略科技人才130名左右,促进6000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十二五”末翻一番。
   在发展格局方面,我省“一带五基地”建设布局将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我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相融合、相对接,形成区域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