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方亮报道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作示范。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建设三年来,在经济发展质量、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果。2018年,沈大自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3.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0.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84.2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23.3%、33.6%、118.9%。这是8月30日,记者从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的。
沈大自创区成立以来,一直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大胆突破。推进了中关村“6+4”政策在自创区先行先试,2018年仅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一项,企业加计扣除金额就超过50亿元。我省赋予自创区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包括市场准入、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权等行政权限21项。形成“三新备案”等18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高新区进行复制推广。
2018年,沈大自创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例达48.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50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3%。
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沈大自创区重点推进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总数达到1246家。培育无距科技等53家瞪羚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大数据、医疗健康等领域,引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省一直把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实现沈大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检验标准。三年来建设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大连清洁能源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数量达到298个。推进国际化发展,2018年出口总额达到1087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83件。
科技部2018年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沈大自创区在上缴税费、日均新注册企业数量、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和外籍常驻人员等指标上具有比较优势,意味着沈大自创区在企业发展质量、产业发展基础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