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人民日报】辽宁两会“厅局长通道”|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20-01-14 人民日报
45
核心提示:辽宁两会期间,“厅局长通道”邀请到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就健全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快

 

辽宁两会期间,“厅局长通道”邀请到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就健全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等热点话题回应社会关注。 

记者: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更是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决胜之年。请问今年我省在创新引领振兴,健全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方面还有哪些新举措? 

王大南:2020年对全省科技工作而言,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承前启后,责任重大。为全力打好建成创新型省份攻坚战,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抓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辽宁实验室建立健全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管理模式,围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精细化工与催化等辽宁优势学科领域,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产学研贯通式创新体系,打造辽宁产业振兴的战略策源地,为建设国家实验室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抓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瞄准全省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难点”、“堵点”,组织实施“突破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2个创新链,进一步细化明晰各细分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布局10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各类创新产品100个以上,带动企业、社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产出效益。 

三是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根据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建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机制,组织开展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引导企业强化主体地位,健全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质量并重”,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长效机制,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达到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0000家。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融资担保等各种金融工具深度融合,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四是抓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出台沈大自创区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技城建设。实施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争创更多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区建设,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辽宁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何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落进生产线,加快科技成果省内转移转化? 

王大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省各类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丰硕:全省新增两院院士5人,有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13项牵头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均创历史新高,展示了辽宁科技创新的深厚底蕴。 

为了切实把我省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近年来我们推进落实了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全面升级了东北科技大市场,组织成立了“辽宁省技术转移机构联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全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3.6%,过去一度存在的“墙里开花墙外香”局面得到了有效扭转。 

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从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出发,围绕“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布局,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一是发挥在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主体作用,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学研融通机制。 

二是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自身优势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 

三是以东北科技大市场等技术市场为纽带,以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支撑,畅通科技成果向企业和产业流通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使科研团队与企业、成果与产业形成紧密的联合体。 

此外,我们将深入开展“引联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面向“国防七子”、“九校联盟”等省外院校开展对接,促进省外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2020年,力争转化落地科技成果3500项以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