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辽宁日报】一边是企业急需,一边是人才不足 成果转化呼唤更多科技“红娘”

   2020-09-11 辽宁日报
56
核心提示:  技术经理人在接受培训。  王军(右)和王德喜在生产车间查看产品。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孔

   技术经理人在接受培训。

   王军(右)和王德喜在生产车间查看产品。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孔爱群 文并摄

提要

去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571.2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国排名第11位,全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达到53.6%,连续两年超过50%,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开始在辽宁落地生根。

辽宁是科技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但科研与市场“两层皮”问题一直存在。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量科技成果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转移转化。加之科研人员不善转化,对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作用有限,急需一批懂专业、善经营的技术经理人。

2018年,国家要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同年,我省印发《辽宁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要培养一支专兼职技术转移队伍。

技术经理人作为连接技术成果和市场必不可少的纽带,以自身的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另一方与第三方提供服务,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近两年,为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我省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从去年开始着手开展技术经理(经纪)人培训。截至目前,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等科技服务平台,全省已累计培养懂技术、懂市场、懂转化的技术经理(经纪)人900余人。

这些技术转移人才活跃在高校院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科技企业,从事专兼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有效促进了我省科技成果与市场衔接,服务了各类科技型企业,为辽宁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种新职业,这些科技“红娘”需要拥有哪些能力?他们在促进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做哪些工作,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请看本报调查——

技术经理人不是想当就能当

9月4日晚9点,王军才从单位开车回家。他与辽宁博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创新团队,开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科技成果鉴定视频会。在他的指导下,通过连线,几个平时异常忙碌的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逐页、逐项探讨落实有关项目申请的几十项条款,项目书的起草任务最后落给王军承担。

第二天是周六,王军又陪同企业创新团队去了省地矿集团,商讨产学研合作事宜。下午再次和团队成员开了一个讨论辽宁菱镁产业集约化生产设备研发的视频会。

“技术经理人的工作就这样,没有固定休息时间,你得随着企业需求走。”王军是我省一家事业单位的研究员,今年被东北科技大市场聘为技术经理人。

在他看来,这个职业可不是谁都能干的,既要懂政策、懂市场,又要善于学习,能吃苦耐劳。“做企业的人都忙,好不容易能约到一起,就得抢时间。”王军说。

几次采访接触,让记者深刻体会到了技术经理人工作的不容易。

一个月前,记者参加了王军在沈阳国际软件园组织的一场交流会。交流双方分别为辽宁奥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海创人才(沈阳)创新创业中心,双方洽谈愉快,通过交流达成了人才引进和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意向。

为科技企业组织类似的对接洽谈会也是王军的一项工作内容。“我和奥克集团接触十多年了,密切合作是从2018年奥克集团与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共同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立了辽宁奥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奥克创新院’)开始。”

奥克创新院坐落在沈阳国际软件园的辽阳企业沈阳飞地研发中心,是集技术转移转化、产业政策服务、国际技术转移、科技项目投资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旨在聚焦国家新材料产业,以国际化视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端集成创新平台。

“我现在单位、奥克创新院两头跑,一周至少一两天在这边办公。”8月6日,与海创人才交流结束后,记者随王军来到奥克创新院办公地,“这是刚为奥克创新院写的,科技企业懂技术,但不了解政策,更不会起草各类项目申请,这些工作都需要技术经理人来做。”指着一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任务/预算合同书”的王军说。

“对省内各市地每年的科技成果也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对接。”见记者拿起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2019营口科技年鉴》,他接着解释道。

技术经理人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因为之前在科技部门工作过,也有在企业的从业经历,包括现在的工作单位,基本都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圈子里,多年积累的各种经验,让王军做起技术经理人来得心应手,也深受企业信赖和欢迎。

“说起来,在正式成为技术经理人之前,我就从事这项工作了。”王军告诉记者,这些年他服务的企业有几十家,眼下联系频繁的有十多家,在省内各地跑是常事。“经常在会议间隙抽空吃个盒饭,所以我吃饭比较快。”在沈阳国际软件园食堂吃午餐时,他礼貌地跟记者解释。

职业前景广阔,市场有待培育

“我们公司能发展到今天,多亏王哥。”8月31日,在位于辽阳太子河区的辽宁博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谈起王军多年来对企业的服务和帮助,董事长王德喜感慨颇多。

因为熟络,王德喜更愿意以“哥”称呼王军。这位工学博士为改变“国内环保设备均不同程度依赖进口的状况”,毅然放弃外企的高薪聘请,2012年开始科技创业,带着科研成果与几位大学师兄弟一起成立公司,由最初的几间茅草屋、几十万元起动资金,到去年搬进新厂房,生产用于污水处理的射流曝气器等环保设备完全替代了进口,今年更是变逆势为“优市”,生产的十三大类、上百种产品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

“王哥见证了我们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全程参与者和服务者。”王德喜说他最初成立公司时,虽然懂技术,也了解市场需求,但对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知之甚少。当时是王军帮公司申请了100万元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正是我们急缺资金的时候,可解决老大问题了!”

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懂得实际操作,能积极支持配合企业并在发展上给予指导,补齐做企业的人所欠缺的政策短板,在王德喜看来,像王军这样复合型的技术经理人正是科技企业所需要的。“但这样的人目前并不多。”他遗憾地表示。

技术经理人并非简单的“牵线”,首批辽宁省技术经理人、东北科技大市场职务成果转化部部长王金实从事这项工作两年,他所在的部门就是为辽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

8月20日,记者在东北科技大市场见到王金实时,他正忙着与一家有技术需求的企业洽谈。“为企业寻找所需的技术,也是我们的一项工作。”王金实说,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到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术经理人并非简单地促成成果交易,现实中科技成果直接转让的情况很少,多数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转化,这个过程涉及的事情庞杂,需要服务的环节很多。

像疫情防控期间使用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王金实举例说:“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术驰医疗’)参与了该产品的研发,我们则协助企业办理了知识产权申报、项目申报,并帮助他们进行技术需求对接。”东北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团队为沈阳术驰医疗提供的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深得企业认可。

沈阳术驰医疗成立于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建了沈阳市腔镜手术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主任刘浩接受采访时表示:“东北科技大市场很好地衔接了从科研成果到最终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对企业帮助非常大。”

记者了解到,作为技术经理人,不仅要在签订和履行技术合同中全方位服务,组织并参与技术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而且要在融资中发挥参谋、协调和监督作用,要具有开拓市场空间、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企业急需,而且深受市场欢迎。

“东北科技大市场成果转化业务开展两年来,科技企业从刚开始的观望,到现在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找上门,寻求技术对接和科技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王金实看来,技术经理人是个充满前景的职业,只是辽宁起步较南方晚一些,市场还有待培育。

培育体系和激励机制 都需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很多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只懂研究、不擅开发、不懂管理、不对接市场,而技术经理人作为连接成果和市场必不可少的纽带,以自身的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另一方与第三方提供服务,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

为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近两年,我省着力完善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体系。辽宁省首期技术经理人培训班于去年8月举办,为期10天,通过结业考试及论文分享后,举行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首期培训,我们邀请了14位来自西安、上海、大连和沈阳等地的资深实战授课专家。”王金实介绍,102个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有2人来自省内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14人、高校33人、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及科技型企业53人。

王金实认为,通过培训,打出了辽宁省技术经理人的品牌,对加强我省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转移转化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他介绍说,尽管受疫情影响,截至目前,我省组织了3期培训,累计培训近200人,全省范围内技术经理(经纪)人已达近千人。

数量有了还要提升质量。

“目前我省技术转移经验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缺口大,高端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技术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奖励处处长李智军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同时完善培育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评定,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制定相关规定。”

“仅通过短期培训很难成为专业的技术经理人,还要善于学习,积累从业知识和经验。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专业机构高端人才的从业热情。”王军说。他从事这项工作全凭爱好,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会结识很多朋友,帮企业解决问题,亲眼见证一项新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绿叶”很有成就感。

“企业急需高素质的技术经理人,但这样的人才并不多。”采访中很多科技型企业负责人与王德喜有相同感受。

“省内从事技术转移的高端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是主要因素之一。”王金实坦言,在工作中会遇到收费难的尴尬。比如促成一项成果交易,作为双方的“红娘”,如何收费、收多少,并没有具体依据,只能私下双方或者多方进行商谈。他认为,辽宁目前技术市场潜在需求旺盛,但市场化机制还不够成熟,对技术经理人这个职业该拿的合理佣金还不能完全接受。

今年3月,我国《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才。7月,东北科技大市场、大连市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基地将致力于培养适应我省省情的专业化、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在基地建设、业务开展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支持,构建科学规范的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懂政策、精运营、熟融资、会商务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转移人才,促进成果转化。

“培养技术转移全链条、专业化服务人员,拓展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重视激励、给足动力,技术市场自然就会涌现出更多专业‘红娘’。”采访中,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