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昭通市出台了《昭通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实施“1148”发展战略,将我市初步建成滇川黔结合部跨省区域性大健康生活目的地。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5%以上。
计划对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涉及优质药材种植、药品及保健品加工、大健康产业、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人才团队建设、名优品牌打造、市场主体培育、重大项目推引等方面内容。
高质量建设生物医药优质原料种植基地方面。巩固和加强天麻种植基地在我市生物医药原料基地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发展半夏、白芨、重楼、黄精、黄柏、五倍子、杜仲、砂仁等道地药材和高山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建设我市生物医药60万亩基地,优质药材种植业综合收入60亿元。
全力推进生物医药工业二次创业方面。在巩固现有特色注册药品优势的同时,同步实施新药研发、道地药材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唤醒”长期未得到开发利用的“休眠”药品,全力推进我市生物医药加工业二次创业和药食同源食品、中药材保健食品制造。2020年,实现生物医药加工业收入10亿元。
统筹发展大健康产业方面。充分利用我市良好资源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较快发展。到2020年,争取实现大健康产业综合产值20亿元,产业化开发绿色健康食品20个以,在全市建设4—5个县域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中心、5个特色康体小镇、60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0个以上健身运动项目,构建“一核”(昭阳中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旅游核心区)、“三点”(彝良小草坝景区、大关黄连河景区和水富西部大峡谷温泉景区三个景区)、“三线”(“昭通—大关—盐津—水富”、“昭通—彝良—镇雄—威信”、“昭通—巧家—永善—绥江”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线)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格局。
提升商贸流通业建设水平方面。加强药品市场监管,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通过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实施,建立昭通市高效通畅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新型商贸流通体格局。到2020年,实现商贸流通业主营收入10亿元。
基础设施推进方面。全面加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优质原料种植基地的各类设施建设,夯实我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到2020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30万亩,有效灌溉率达到50%以上。
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创新推进昭通天麻产业园建设,支持建设“好医生小草坝天麻产业园”,巩固完善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优质药材和健康食品综合交易中心建设。
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我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坚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旅游休闲及健身养老相结合,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农庄,到2020年,力争在我市建成现代中药材种植庄园5个以上、富有明显特色的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线路3条以上;推动以天麻为主的特色中医药产品精深加工,以加工带种植、以种植促加工,推进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
科技创新支撑方面。通过重点药材及保健食品原料种源筛选、新品种选育,主要药材和保健食品原料规范化栽培技术研发、特色药品与保健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建立我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可靠的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体系。
人才团队建设方面。通过人才引进和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建立与我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及管理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实施产业发展人才素质提升“111”培训计划,培训市级产业发展骨干1000人,县(区)级技术能手10000人,带动优质药材种植农民100000人。
名优品牌打造方面。制定实施我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名牌打造计划,持续开展国家及省著名商标申报和申请对珍珠半夏等中药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开展我市优势生物医药资源及产品和地方标准申请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到2020年,力争1—2个药材产品、保健品、健康食品产品获国家著名商标认证,3—5个产品品种获省级著名商标认证。
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加快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培育,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市场体系。在引导和支持“永孜堂”、“骅成”、“汉木森”、“道福堂”、“好医生”等骨干药企依靠技术改造和新药开发、大幅度提高企业产能和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积极引进省内外拥有较强科技与经济实力的制药企业,打造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群。到2020年,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从目前的1家增加到3家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企业从3家增加到8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由4家增加到10家以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家。
重大项目推引方面。 按照“提升一批、启动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支持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相关县(区),推动实施一批对我市当前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今后三年,力争引进国内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大中型企业1—3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