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鼩精原干细胞系的建立及世界首例转基因树鼩的诞生。
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小鼠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但小鼠与人类在遗传及生理上差异巨大,研究结果常常难以得到很好的转化。高等灵长类动物(如猴)虽然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受限于伦理、资源稀缺、使用成本高、实验周期长,很难实际得到广泛应用。树鼩是介于猴和小鼠间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实验动物,在进化及生理生化特征上接近于灵长类,是灵长类近亲。且体型小(约100-150克),生长发育周期短(从出生到成年仅需5-6个月),繁殖力高(孕期40-50天,窝仔数平均3.5只,无明显的生殖季节),价格低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开始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但是,无法进行基因编辑严重制约了树鼩的广泛应用。解决树鼩的基因编辑瓶颈难题,对成功利用树鼩建立疾病动物模型,促进树鼩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非常关键。
依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选择从精原干细胞途径来解决树鼩基因编辑的瓶颈难题。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富集到精原干细胞,如何让它们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长期增殖并维持干细胞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株稳定的树鼩精原干细胞系(图A)。随后,实验室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到树鼩精原干细胞中(图B),并将EGFP转基因精原干细胞移植到受体睾丸中(图C),使树鼩源源不断产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精子(图D,E),并和雌性树鼩交配,获得了国际首批EGFP转基因树鼩(图F)。此研究首次建立了新型实验动物树鼩的转基因技术体系,解决了树鼩基因修饰技术国际难题,为云南省发展树鼩生物医学基础及应用研究奠定了关键基础。目前,已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和昆明动物所洽谈树鼩转基因合作事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