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效明显

   2019-09-16
34
核心提示:2019年8月,首批认定的1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专家组验收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实验区所在地的各

2019年8月,首批认定的1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专家组验收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实验区所在地的各县(市、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方面成效明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一、因地制宜明确建设主题,着力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

腾冲市作为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实验区建设主题为“构筑生态屏障,传承腾越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腾冲”。富宁县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实验区建设主题为“统筹八方,建设云南生态东大门”。大理市实验区建设主题是统筹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个旧市实验区建设主题是“统筹继承与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五华区是昆明主城区之一,素有“文化区、教育区”之称,实验区建设主题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促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

二、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作为建设的出发点

个旧市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研发经费补助项目15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户,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新获授权专利117件。勐海县获批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专利申请285件、专利授权154件。思茅区获建省级专家院士工作站3个,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腾冲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被列为云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3个。五华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3家,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分别达到14个、23个、51个,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数量达到11个、42个,辖区聚集了58余家科技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三、实验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理连续打赢“6·30”环湖截污工程提速战、“12·31”生态搬迁战和年度水质保卫战洱海水质全年为优,总体保持Ⅲ类,7 个月达到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是 2015 年以来水质最好的一年。个旧市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明显,实施矿山恢复治理206.1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5.95平方公里连续4年入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勐海县“云南省生态文明县” 和省级“文明县城”全县11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其中9个乡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森林勐海”建设持续开展。

四、实验区加强打造绿色食品牌支撑绿色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有力带动了区域绿色产业的发展。勐海县排名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首位,“勐海茶”作为唯一的云南茶代表参加了世界地理标志大会。腾冲高黎贡山普洱古树茶评为云南“十大名茶”腾冲市获“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3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26个、省名牌农产品11个、“中华老字号”1个、“云南老字号”2个。玉龙县得一当归、华利云木香、云鑫重楼列入云南省首批“定制药园”名单,华桂牌云木香、云全1号滇重楼入选云南省“十大名药材”,大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五、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个部门协调联动,以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实验区建设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让创新支撑发展,让发展惠及民生。切实让实验区建设成果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点。勐海县建成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学前教育点133个,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85.67%。全县乡镇、行政村均实现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11个乡镇中(傣)医馆建设完成。五华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标准化率达92%以上。玉龙县成立县非遗保护中心、纳西文化研究所,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非遗保护项目达103个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11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5%,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