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秦皇岛市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努力打造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全员活力,广聚优质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北岛博智、燕大创客学院、e谷创想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快速兴起,一大批创新创业者下海弄潮,一批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生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一、多方联动,形成助推合力。一是党政推动。市委、市政府将众创空间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十三五”规划,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主动作为,全力加以推动。市委书记孟祥伟、市长张瑞书经常带领有关部门深入众创空间,洽谈签约、听取汇报、调查研究、一线决策,为创新创业者排忧解难、鼓劲加油。市委书记孟祥伟曾3次出席北岛博智入孵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并会见项目投资商。各位市领导每月都深入众创空间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发改、科技、财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每月深入众创空间一次,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全力做好靶向指导、精准服务。二是政策催动。将政策扶持作为激发活力的“催化剂”,制定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对众创空间的奖励补助、税收优惠、金融资本支持及支持科技人员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企业参与众创空间建设等政策,并形成支撑“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发展——上市”全创业链条的政策体系,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和创业者兴起。对众创空间的物业费、水电费、宽带接入费、在校大学生创业办公用房租金等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资助;明确研发团队或成果完成人在本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获得的收益,其所得不低于90%。市科技局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创新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购买技术、检测检验等服务。确定市级众创空间认定标准,明确认定流程,出台管理制度,确保了众创空间运作的规范化。三是典型带动。在重点产业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设众创空间,已认定12家市级、4家省级、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使学有标杆,赶有方向。评选出首届“秦皇岛十大创业英雄”,其“草根英雄”的创业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四是金融促动。市政府分别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规模为1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及规模为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通过金融乘数效应,有力解决了一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专门成立科技支行,推出“账易贷”、“科保贷”、“知识产权贷”等科技信贷系列专属产品,打破了中小科技企业有效抵押质押标的不足的困局,大大便利了其信贷融资。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产品,以“新引擎”助推“新经济”。为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对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及在“新三板”、石交所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和20万元。
二、多轮驱动,实现比翼齐飞。目前,秦皇岛市域内已建成北岛博智、科泰创新工场、燕大创客学院、e谷创想空间等19家众创空间,场地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培育创业团队139个,入驻企业327家。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空间多样化、业态多类化的良好态势。一是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高校、专门运营机构、创业者联盟等多方主体并进。19家众创空间中,15家由当地企业自建,1家由企业与政府共建,2家由高校建设,e谷创想空间则由北京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办,完全引进中关村“人才+资本+服务”的孵化运营模式,为入孵创新创业者提供全程“中关村式”服务。秦皇岛的众创空间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联动、社会参与、京冀协同的良好格局。二是空间多样化。出现了共享空间型、专业孵化型和生活社区型多种形式。共享空间型众创空间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基础的办公空间,同时提供共享办公设备及休闲空间、社交空间,还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政策解读、工商注册、申请代办、法务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提供“零成本”拎包入驻机会。在空间布局上,城市中心区开辟了创新创业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呈现数谷翔园与创业港湾“双子星塔”并立的集群式布局。三是业态多类化。众创空间发展的基点放在科技创新驱动上,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在发展内容上,既有提升“老字号”的新品,又有转化“原字号”的产品,更有对颠覆式创意及技术的探索。在发展模式上,更是“八仙过海”:由上市公司康泰公司兴办的众创空间——科泰创新工场致力“骨干企业+创客培育”,对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定向孵化;作为省内首家以社会资本注入的民营孵化器,北岛博智运作“孵化+引导+市场”的模式,搭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现有在孵企业及创业团队100家,已成功孵化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青豆荚、中兴网信着力打造数码云办公、云数据共享平台,数百名云上创客不受时空限制地活跃在他们的平台上;燕大创科学院、东软创业大学致力提供大学生创业场所,加强创客培训、培养,近两年已培养大学生创客560人。在经营领域上,既有针对传统工业的定向孵化,又有“互联网+区域特色产业”的紧密融合,众创空间中“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皮毛”、“互联网+旅游”企业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产业分布上,在众多创客聚焦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面向消费领域、互联网O2O的同时,也涌现了诸如“牛贝文化创新产业园”之类的创业平台,重点打造互联网文艺个性创意项目。
三、多维促动,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开展双创政策大讲堂、京津冀知名创业导师秦皇岛行活动,零距离向创新创业者讲解政策、介绍经验,进行创新创业辅导。在市内遴选百名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持续性、专业性辅导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众创空间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定期举办创业导师故事分享会、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交流创业体会,分享创业经验,不断提高创客创新创业能力。二是搞好市场对接。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共建中国技术交易所秦皇岛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便利了全国科技成果在秦的交易和转化,也有力地推动了秦皇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三是建立共享机制。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京津各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建设了大型仪器共享、科技金融服务等7大平台,全面服务创新创业。四是建设创客公寓。市委市政府在公共租赁房中专门拿出一栋楼300套房作为“众创空间·人才公寓”,只象征性收取廉价租金,首批已入驻创客近百名,不仅有效解决了创客的住房问题,而且形成了一个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非常深厚的社区空间。五是营造浓厚氛围。连续举办三届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燕山大学等10余所京津冀高校的数百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赛。积极支持各众创空间开展“互联网+资本高峰论坛”、“云上创客智能硬件创新大赛”、“创优青春:秦皇岛创业精英赛”等多项活动。组织众创空间成为高校实训基地,与高校在创客、创业导师等方面进行对接。各众创空间纷纷创办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信息,广泛进行宣传。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众创空间的亮点活动和工作成效,在全市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