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京津研发、廊坊转化”的理念,廊坊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夯实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市建成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京津冀虚拟现实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5家协同创新基地;润泽科技、浪潮集团等多个京津企业相继在廊坊市建立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智能感知应用研究院、大数据工程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全市各类研发平台达到353个;建设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88家,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聚集国内外创业导师300余名,在孵企业和创新团队2000余个,其中40%左右是来自京津的企业和团队。
一、制定落实科技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从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全市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制定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廊坊市推进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廊坊市“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行动方案》、“1+4+N”科技创新系列文件等30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创新主体壮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提升等。落实政策。为把各项科技政策落到实处,激发创新企业、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2016年、2017年两年,廊坊市财政共安排6161万元资金兑现各项科技政策,支持高新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科技合作基地等近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数量每年增长10%。宣传政策。为把各项政策宣传到位,廊坊市积极对接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邀请国内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创业”主题,每年举办“众创讲坛”40余期。先后编印发放《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摘编》、《建设创新型城市100条政策汇编》等3万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创新政策解读、财政税收、项目申报、企业管理等培训。从2016年起,在“环京津新闻网”、“廊坊发布”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廊坊日报》头版、廊坊电视台《廊坊新闻》频道开设《科技创新进行时》专栏,采取动态新闻、典型经验、政策解读等形式广泛宣传,为期一年;在《经济日报》、《中国科技产业》等国家级媒体,以及《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省级主流媒体头版头条刊发专题宣传文章,仅2016年通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平台以及党委、政府内刊刊发的信息宣传稿件就达到658篇次。
二、夯实协同创新载体,实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全面启动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建设。编制《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建设规划》,重点聚焦“大智移云”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孵化转化,强化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绝热节能材料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形成“一带一区十基地”空间布局。积极开展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京南·固安高新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霸州开发区3个园区被批准为示范区的核心区,围绕核心区内第6代AMOLED项目、烯谷孵化平台、石墨烯超导材料、OLED显示模组等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一批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加快固安北航发动机创新研究院建设,力促发动机创新研究院、新概念飞行器研究院、清洁能源研究院等3个研究院尽快落地,促进航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航空中小企业孵化壮大以及航空产业加速形成。加快推进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以环首都示范带的6个县(市、区)为重点,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瞄准京津中高端消费需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京廊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6个,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40家,长期服务于基层的科技特派员稳定在1000人,转化推广新成果100余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建设实现精准承接。加快推进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中国航天科工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等15家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建设,成为孕育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是中关村软件园在河北设立的第二家创新中心,以“带土移植”模式,植入中关村基因,精准聚焦“大智移云”高端产业,构建符合地域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地标、创新创业新高地,目前已有30余家机构达成入驻意向,今年5.18期间正式启用,将建成集研发、孵化、服务于一体,辐射1平方公里的新朝阳创新创业街区。
三、构建完善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主动对接国家、省支持资金,汇集社会投资,吸引金融资本,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构筑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为主体的直接股权投资体系,确保企业需要资金时,能够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市县两级财政主导,建立10支、17亿元的科技金融专项基金,通过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合作,放大财政资金使用规模,可为京津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成果进入廊坊孵化转化提供近100亿元的资金支持。资金规模10亿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正式落户廊坊市;资金规模2亿元的“廊坊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投入运营,采取市场化运作,募集民营资本,争取科技部支持,这种公开招标募集民营资本的运作形式是我省首创;设立资金规模1000万元的“廊坊高科创业天使基金”,采取与孵化器、创客空间共建天使投资基金的方式,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的创业企业;以市高科创投为依托,使用2000万元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强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按照1:10的放大倍数撬动银行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降低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门槛。三年来,累计完成210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累计1.3亿元,撬动吸引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放7.5亿元。
四、推动科技服务改革,打造精准快捷服务新模式。落实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加强监管和服务,推动科技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打通快捷服务通道。引进、成立各类科技服务机构50余家,建立科技企业需求库、信息库、项目库、人才库,建设集京津冀技术交易平台廊坊站、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廊坊分中心、廊坊科技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廊坊市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廊坊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廊坊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服务。与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方技术市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30余家京津冀技术交易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016年,技术合同交易总额21.09亿元,吸纳京津技术成交金额占61%。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深化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改革,将有限的科技资金向创新平台、创新载体、重点项目倾斜,改变单纯支持单体项目、单个企业,支持方式由“点对点”变为“全覆盖、普惠制”,由分散使用变为集中力量扶持重点,每年90%的科技资金用于重点支持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有效地满足了创新型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大大提升了服务创新、推动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制政策支持范围,2016年,为106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所得税优惠7.05亿元,为90家科技型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费2.86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