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今年唐山市将实施 六大科技创新行动

   2019-03-14 唐山劳动日报
35
核心提示:  本报讯 (记者 孙愫)记者从3月1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唐山市将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

  本报讯 (记者 孙愫)记者从3月1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唐山市将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提升综合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研发投入增长行动。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市、县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积极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助推《唐山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唐山市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落实,将财政科技经费重点从“扶企业、给资金”转向“扶企业、搭平台、造环境、强服务”,突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内容。建立健全研发投入考核机制,强化科技统计支撑,培育研发活动主体,提高研发活动单位数量。

  创新平台提升行动。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推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打造标志性高水平研发平台。支持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等在我市落户分支机构,强化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带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全市科技研发平台总数达到28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15家,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8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3个,建设科技创新园区10个。

  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提供专业化服务,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创建双创服务平台、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提升“双创”支撑力,服务创业企业、团队和项目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育成载体质量提升。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达到21家、25家、15家。

  产业技术升级行动。统筹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围绕“4+5+4”,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强化科技创新项目支撑,围绕“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瞄准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重点研发推进计划,支持一批产业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科技创新项目,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精准布局民生领域科技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其成果转移转化。今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至10个,组织实施关键核心重点研发计划45个以上。

  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支持华北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推动校城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市属高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组建高端创新团队和机构。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引进培育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落实《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今年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6个,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名,新建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36家。

  国际高端智力引进行动。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为统领,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智力。一是聚焦“4+5+4”现代产业体系、教育、卫生及乡村振兴战略等需求,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唐进行讲学、考察,组织“外国人才唐山行”活动。二是不断提高外国专家管理与服务水平。三是组织科技型企业家以色列研修班。四是拓宽引智渠道,搭建引智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为唐山市国外智力引进提供广阔平台。全年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00人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