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廊坊市集中力量抓环境、建平台、强主体、聚人才、促产业,努力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近年来全市多次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资金对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创新团队等进行隆重表彰,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以李金来、甘忠学、李守林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全省或行业内叫得响的科技人才和以新奥科技、京东方、固安云谷科技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团队。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直接服务于各类人才的含金量高的专业对口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吸纳各类科技人才为廊坊市所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专家级人才413人,省级以上专家7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0余万人。全市新获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39人,总数达128名。聘请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外国专家300余名。两年来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总数达到40家,引进两院院士70多位。
二、注重人才资源共享。深化“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共同签署《“通武廊”人才网站互联互通项目协议》《“通武廊”三地高技能领域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三地人才引进上的互融互通,评价上的互认互准,打破人才流动瓶颈。制定《“通武廊”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暂行办法》,首批三地29名高层次人才获得绿卡。
三、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一是突出创新创业高端育才。全市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载体28家,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7个。全国首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落户廊坊市固安县,正式挂牌以来,已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技创新队伍进驻,累计签约入驻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126个,投资额超过346亿元。二是围绕项目发展精准用才。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润泽二期等多个项目落户廊坊,针对重大建设项目需求开展引才活动,促进人才引进与项目建设的有效对接。联系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人才,建立日常交流沟通工作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与项目联姻,涉及科技人才千余人次。三是着眼基层需要柔性引才。打破传统的户籍、身份、档案等刚性制约,充分利用各类项目洽谈会等引才引智平台,建立待遇平等、渠道畅通、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机制。
四、探索薪酬激励机制。近年来全市不断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精简项目申报程序、简化项目过程管理等途径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在廊坊市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研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中,对强化科技领军人才薪酬激励、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赋予高校院所更大的自主权、建立稳定支持和内部激励机制等均进行了明确规定,赋予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多的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薪酬奖励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
五、完善后续服务保障。一是保障激励从厚。2017-2019年,仅市本级对各类创新主体的后补助经费达3亿元,年均增速83%。去年,在省政府主导下,设立全国首支博士后股权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达1亿元,同时市县财政列出专项预算,专门用于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激励,目前已有443名高层次人才获得资助1325.8万元。为廊坊市27名海外留学人员、高层次创业人才申请省级资助,入选人数居全省第二,获批资金额占全省四分之一。二是人才培训从广。围绕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采取岗位培训、专业学习、外出考察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订制充电“套餐”。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一项,三年累计实施高级研修项目14 期,培训高层次人才1120人次。三是关爱氛围从实。落实市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市领导包联机制,畅通专家建言献策渠道;开展市管优秀专家走访慰问和体检活动,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全方位代理人才的档案托管、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代办职称、代缴社会保险、退休手续呈报等业务,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