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沧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唯一的创新驱动示范区,渤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寻求新动力、实现新突破、促进大发展,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能力,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立足激励科技创新,渤海新区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和“双创”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制定了具体扶持政策,并推进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渤海新区财政支出2000余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撬动企业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投入。
渤海新区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及新区科技扶持资金,近3年新区企业共获得各级科技资金5850万元,共有80个项目获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在2019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重大科技成果专项获批2项,获得近千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省级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渤海新区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在市级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新区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培育创新主体,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基础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券、创新资金项目申报和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等服务措施,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工程,鼓励全区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和认定力度,引进建立重点服务机构6家,为新区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方位、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省、渤海新区奖励政策,激发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性。截至目前,渤海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家,位居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围绕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瞄准现有产业专精特新,共建成管委会院士工作站、绿色农华院士工作站等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重点研究方向涉及石油和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海水淡化和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
建设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出台了《关于鼓励建设研发机构的实施细则》,极大提升了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8个,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个,技术创新中心16个,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13个。
积极支持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达标行动,制定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方案》。目前,全区共有54家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强化协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创新资源对接。积极推进入驻高校对接主导产业,建立实训基地和产业协作联盟。目前,已引进北交大海滨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农大渤海校区、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6所。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签订了区域合作、产业联盟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从事海水淡化、绿色化工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截至目前,共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42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1家、创新团队8个,建设创新基地和中试基地3个、创新服务平台15家。
加快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继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后,与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重点承接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无人机等尖端制造业中试产业,实现了“京津雄研发、渤海新区转化”。目前,该基地先后入驻了“华鹰特种电机”“中科艾尔”等7个高科技项目。在中捷产业园区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定位“科技引领”,推动“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渤海新区创新发展高地、对外开放的窗口。目前,中科院过程所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0个科研平台已落地。
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了给引进的创新创业机构和团队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渤海新区引进建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6家,其中北京化工大学沧州技术转移中心等4家技术转移中心为省级技术转移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