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到2020年京津成果到河北省转化孵化比例将达10%

   2018-09-28 河北新闻网
35
核心提示:  我省绘制“52111”工程路线图,到2020年——  京津成果到我省转化孵化比例将达10%  在京津冀协同创

  我省绘制“52111”工程路线图,到2020年——

  京津成果到我省转化孵化比例将达10%

  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我省定位是“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但在对接京津的过程中,我省承接京津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配套能力却仍然偏弱。

  提速“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近日,我省绘制“52111”工程路线图,以完善提升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配套能力为主线,以优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支撑,启动实施七项主要任务,加速补齐创新短板。

  到2020年,我省将打造5个战略高地、建设20个示范园区、做强百个转化机构、转化千项重大成果、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比例到10%。

  实现“靶向突破”,集中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怎样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靶向突破”?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省将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落实《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选择一批京津尖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我省重大“杀手锏”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集中支持。

  同时,围绕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生态治理、科技惠民等,与京津开展联合攻关和示范应用,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到我省“沿途下蛋”,转化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

  瞄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纽带,我省鼓励省内优势企业联合京津企业、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共同组建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市场化方式孵化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到2020年,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过70个。

  满足企业需求,让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更突出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包括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因此,要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研发体制机制,就必须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牢牢锁定于企业。

  日前,2018年京津科技成果进河北系列对接活动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技术推送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只要完成注册,该平台即可根据用户的关注领域和浏览偏好,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对库内技术进行筛选甄别,让技术推送“更聪明”、更具针对性。

  “此外,充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京津两市科技成果库、科技奖励库,我省还将分领域编制和发布适宜转化的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促进线上线下技术转移转化。”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省、市每年至少组织5场大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为企业创新“减负”,我省将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符合条件的“四技”合同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重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开放共享全省创新平台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推动与京津创新券的互通互认。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的“富矿”。挖掘宝贵资源,我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让科技成果“迈”出校门、“走”进市场。

  与京津“无缝对接”,做优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承接载体

  想在协同创新中跑出加速度,仅靠几家企业、高校院所和联盟的力量显然不够。加速“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我省还需要与京津“实力相当”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承接载体。

  为此,我省全力推进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建设,与北京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集成应用与成果转化。

  深入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落实《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改革试点方案》,统筹推进32项改革任务落地。

  前不久,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保定召开。加快落实建设重点任务,到2020年,示范区及所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力争达到全省的1/4,实现各类专业化科技技术服务机构在示范区全覆盖。

  着力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打造1个农业硅谷创新高地,建设50个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100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6个农业创新型产业。

  同时,我省还明确各市基本承接方向;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支持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示范园区,在跨区域技术转移、人才引进、科技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新机制、新模式。

  实现“一条龙”转化,打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技术市场不仅是技术商品的交易场所,更是技术成果流通交易全链条的关系总和。进一步激活技术市场,怎样打造适应我省特点的技术转移体系?

  “按照运营市场化、功能平台化、资源国际化、服务协同化的原则,我省正谋划打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尖端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探索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市场的对接合作,以“互联网+技术交易”为核心,打造联通京津、贯通各市、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服务网络。到2020年,每个市都至少打造1个常设技术交易市场。

  同时,重点在京津周边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技术交易机构,最高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给予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年度最高20万元的奖励性后补助,按促进技术交易额的1%给予技术转移机构年度最高50万元的奖励性后补助。此外,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快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到2020年,基本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一站式公共服务全覆盖。

  注入金融“活血”,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创新创业,始于科技、成于金融。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畅通间接融资渠道、发展新型金融工具,加速“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我省不断注入金融“活血”。

  充分发挥省科技创业投资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杠杆作用,联合京津、对接国家,共同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发挥“国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作用,支持一批京津科技成果到我省孵化转化;壮大京津冀创投联盟;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允许其按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加快发展科技支行,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做大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提高使用效益。

  积极发展科技保险、融资租赁、科技小额贷款等新型金融业态;引进和培育科技保险机构,提供专利融资保险、专利侵权责任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新产品试用保险等符合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保险品种;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券、集合票据和集合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

  内育外引,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传统的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大都停留在理论阶段,碍于条件限制,在项目实际操作的培养上相对薄弱。

  补齐人才短板,我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机构,与京津联合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开设评估评价等成果转化实务培训课程,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造就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和一批技术转移职业机构。

  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用,加快培养技术转移领军人才,鼓励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转移服务。到2020年,力争建成10家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除了加紧培育,还要扩大引进。大力推进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我省还将重点面向京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健全科技人员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创新方法应用,培养企业创新人才。

  “不仅如此,我省还将定期举办院士河北行、北京科技人才河北行、专家服务基层、京津冀科技人才交流等活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省将支持引进150个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1000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建设院士工作站360家。

  培训+督导,推进改革政策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制定的再好,不付诸行动,终究不过‘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作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加强对国家和省已出台科技创新政策的梳理,我省重点就落实《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2016-2020年)》《河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继续完善可操作的具体细则,开展政策培训和督查督导,促进落地落实。

  此外,落实《河北省专利条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健全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华北调度中心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大力开展企业专利导航分析与重大经济事项知识产权评议,培育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升专利运用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水平。(记者张怀琛 通讯员李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