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向科学进军 建科技强省

   2019-10-24 河北共产党员杂志
27
核心提示:   70载风雨岁月,一代代科技人薪火相传,创造了河北科技的辉煌历史。70年来,河北科技工作者以务实进取

 

  70载风雨岁月,一代代科技人薪火相传,创造了河北科技的辉煌历史。70年来,河北科技工作者以务实进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拼搏竞进,真抓实干,不断攀登科技的高峰。70年来,科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70年科技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民经济恢复中,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动科技人员和群众,在工业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单项技术改造;在农业上大力推广常规技术、优良品种和改良农具。先后成立了河北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联合会河北分会,组织总结推广群众科技工作经验,普及科技知识。

  1956年,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建立了各级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编制了科技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组织,河北科技工作逐步走上有计划发展的轨道。

  1968年,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装备、年产245万吨原煤的邢台煤矿大型竖井建成投产;1969年,武安县造纸厂首创用麦草浆试制35克薄凸版纸,填补了我国造纸工业的一项空白;1972年,河北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发现锰方硼石,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

  1978年3月,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河北科技战线认真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管理体制,整顿科研机构,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建立起正常的科研秩序,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从1979年开始,河北省有组织、有计划地依靠科学技术对太行山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1988年,河北省开始实施“科技兴冀”战略,1995年转变为“科教兴冀”主体战略,进一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应用性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提高科技的支撑能力、公益服务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1999年召开的全省技术创新大会,确定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思想。2002年出台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地方政府出台的开发区条例。

  2006年6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对全省“十一五”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北的战略目标。河北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沿海强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北,全省科技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1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省政府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7年,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狠抓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承接京津创新资源,着力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合作模式,着力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2018年,省政府出台《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重点科技领域亮点纷呈

  工业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壮大,全省已形成了以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架构,并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通过实施“350km/h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攻克了高速动车组国产化关键技术,创下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宁晋太阳能硅材料基地的晶体生长车间,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东旭、河冶科技、诚志永华、硅谷化工、京华电子等领军企业,在平板显示、高速钢、液晶、芳纶1414、半导体照明和钒钛材料等若干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电子信息领域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54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华为、富士康等骨干企业,建设了2个产业基地、4个软件园区、5个特色产业园区,在卫星导航、雷达天线、移动通信、光纤传输等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河北省从1979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依靠科学技术对太行山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河北省山区的脱贫致富和发展,开创了著名的“太行山道路”。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为河北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助力粮食产业升级发展。河北成功培育出国际上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GK321;培育出国内外油份含量最高的高油大豆新品种“冀黄13号”,油份含量高达24.1%;张家口杂交谷子,以810公斤亩产创造了谷子单产世界记录,作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的核心项目在全球推广;组织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有力支撑了河北粮食持续丰产高效,为保障京津冀口粮供应和水资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河北以石药、华药为依托,组建了“国家抗生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维生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河北乃至国家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十一五”以来,河北重点组织实施了“抗生素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和“维生素C与B12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 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省集中财力实施了“石家庄生物制药关键技术研究及免疫抑制剂类系列产品研发”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石药集团研制的丁苯酞成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

  多年来,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和共性技术推广应用,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并带动社会投入。实现了节煤、节电、节水、减排废气、减排废水、减排废物,为全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科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5.3%,比上年提高四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5%。

  企业创新主体跨越式增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两企”年均增长超1万家,总数达到6.5万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着力打造高企后备培育库,企业总数达到5099家,近两年新增超过3000家,是此前历年总和的1.5倍,增速居全国前列。中车唐车、君乐宝乳业、东旭集团等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快速成长。畅通京津企业引进渠道,在全国率先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资质认定实施细则》,为京津高新技术企业向河北转移搬迁破除了制度障碍。

  京津冀协同创新扎实推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指示精神,引进京津创新资源,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配套能力。建设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研究编制《雄安新区科技创新规划》,制定《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改革实施方案(河北建议稿)》,争取国家重大创新资源布局雄安,将在雄安建设国家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中心。完善科技部与京津冀“1+3”工作机制,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成果转化基金,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2018-2020年)》,坚持合作共赢、错位发展,打造了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等一批协同创新示范样板。2018年,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达204亿元,同比增长24.6%,呈现出京津创新资源加速向我省聚集的新态势。

  平台基地建设持续加强。深入推进创新机构倍增计划,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达到654家,河北工业大学“电工装备智能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7家。新建一批国家级平台、基地,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正定、固安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5个。加快高新区发展壮大,完善研发、转化、创新创业等服务机构,推进省级高新区提档晋级,目前,省级以上高新区31家,国家高新区5家,石家庄高新区全国排名升至17位。

  创新创业条件显著改善。落实全省“三深化三提升”“双创双服”活动重要部署,引导支持高校、县(市、区)、高新区建设双创载体。目前全省90%的县建立了孵化器、众创空间,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达到151家,在全国排第10位,众创空间达到385家,在全国排第5位。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奖励经费连年递增,今年达2000万元,以赛代评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省推进创新创业的标志性品牌。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达11.5亿元,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2.31亿元。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18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499.7亿元,投入强度达到1.39%,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由2016年不到10亿元增至2019年超过20亿元。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文件,推出了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自主权、科技人才评价、成果转化激励等一批改革举措,形成了完善的科技改革创新政策体系。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引进人才团队激励、科研项目管理自主权、企业创新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各市及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4次科技改革政策落实专项督察,全系统印发督察通报,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成果转化机制逐步健全。制定一系列政策,实施一批落实举措,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修订了《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将科技成果“三权”下放到成果完成单位;成果转化收益的70%奖励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人,奖励数额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高校院所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可拿现金奖励并实行成果转化容错制度;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取酬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了连通京津、贯通各市、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三中心”和科技金融、科技资源共享“两平台”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前沿技术应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企业孵化。

  国际科技合作日趋紧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一个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新格局。目前,河北省已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罗马尼亚、捷克、澳大利亚、泰国等40多个国家开展了科技合作与交流;“九五”至“十五”期间,河北省共引进国外专家、技术人员等2500人。近年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6家。2018年,引进各类外专项目410个,外国专家8500人次。

  科技创新标识亮点纷呈。崇礼论坛、院士大讲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得到社会高度关注。科技金融支撑逐步增强,新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8支,总规模达到2.87亿元。15项科研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奖等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我省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落实国家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成效显著,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