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如何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整合优势资源 深化协同创新

   2021-02-21 河北日报
42
核心提示:近日,廊坊临空经济区地标性建筑——临空之门主体建设完工。(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 向摄  □河

近日,廊坊临空经济区地标性建筑——临空之门主体建设完工。(本报资料片)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 向摄

  □河北日报记者 李 巍

  阅读提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融合”。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始终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整合优势资源,贯通产业链条,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促进京津冀要素跨区域流动

  近来,随着廊坊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阶段,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内的各大重点项目陆续复工复产。

  “挂牌一年多,每天都有新变化。”省政协委员、廊坊市政协主席李波曾多次组织对大兴机场片区的调研。目前,该片区的廊坊区域已设立企业479家,启动项目160多个。“项目建设的积极推进,得益于这里大胆推进的制度创新。”

  大兴机场片区地跨京冀两地,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划设立的自贸试验片区。为推进京冀协作,该片区廊坊区域与北京区域聘请同一家专业机构制定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统一考核,推动综合保税区共商共建共享。目前,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承担的4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42项;承担的217项省制度创新清单已完成180项;先后共有5项制度创新案例在省级复制推广。

  协同创新,最需要破解的是固有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河北自贸试验区以占全省万分之六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同期全省24.1%的新设外资企业和14.8%的合同外资额,创造了全省10.1%的外贸进出口,这是制度创新的魔力。”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张锋说。

  “一年多来,河北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了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特别是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共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张锋委员表示,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与京津两地自贸试验区的深度合作,三地自贸试验区将努力在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对接、加强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持续深化通关一体化合作,加快打造协同创新载体,力争形成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共同构建区域协同开放新格局,打造京津冀改革创新新高地。

  提升对京津创新要素的承载力

  “去年年底,我们的科技创新超市开业了。”省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郭建英带来的这个消息,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我省首个科技创新超市,是集科技资源跨域整合、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京津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能够带动尽快建起互利共赢的创新链,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郭建英代表表示,今年,保定市将进一步加强与北京、深圳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科协以及清华、北大、信通院等创新“发动机”常态化对接,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国家队”在保定布局。同时,用好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政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要把协同创新平台,真正打造成吸引京津高端人才、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永强介绍,为提升对京津创新要素的承载力,我省加紧谋划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截至目前,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等累计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5家,共建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5家,有力推进了协同创新持续向纵深拓展。

  张永强委员表示,当前,省科技厅正在与京津科技部门共同谋划“十四五”时期协同创新内容,力求在平台、人才、项目、主体、政策的共建、共用、共研、共通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形成创新定位精准明确、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机制相互衔接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格局。今年,我省将加快推动与京津联合共建创新平台,积极参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节点,统筹全省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需求等,协助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河北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

  推动产业跃上中高端

  前不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6.18增长到80.99,增长了4倍多。其中,河北的协同创新指数从7.81增长到19.88。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代表委员们认为,协同创新要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一步深化创新和产业合作,推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布局。

  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我省圆满完成了钢铁、玻璃、水泥、焦炭等产业去产能工作任务,钢铁工艺装备水平已步入国际领先行列,工具钢、模具钢以及高端冶金新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在保障京津供应链、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有效运转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沧州渤海生物医药园等产业合作项目成效显著。

  省人大代表、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认为,“十四五”期间,我们应紧扣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核心和首要任务,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深化协同创新研发,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协同产业,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产业生态链。

  “河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新技术、新装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也需要依托更多的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省人大代表,定州市委书记、市长张涛表示,定州市将深入实施“京津研发、雄安研发、定州智造”产业计划,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聚集,通过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跃上中高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让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张涛代表表示,今年,定州市将瞄准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施现代产业壮大工程,把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创新能力全面跃升。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企业和专业化孵化器,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