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金米村考察时,看到当地群众通过栽培木耳脱贫致富,深情点赞“小木耳,大产业”。而这个“大产业”的背后,正是人才的强力支撑。
引进高端人才,下好科技支撑“先手棋”。大力推动人才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先后与吉林农业大学、陕西省科学院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院士工作站、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一站三中心”人才创业孵化平台。全国食用菌领域专家李玉院士领军的20余人研发团队,专题开展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开发金木耳、玉木耳等7个新品种,柞水1-5号5个本土木耳菌种,研发了超细粉、木耳露等深加工产品6类,增加木耳附加值,柞水黑木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集聚企业人才,构建产销一体“产业链”。坚持将木耳招商与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一体推进,引进陕西中博、野森林等8家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名,聘请高校技术指导员5名和大学生10名,指导开展袋料生产、冷链仓储、配套开发、包装营销等生产经营,建成肖台、金凤等千万袋标准化菌包生产线5个,标准化大棚1500个。与阿里巴巴、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柞水、南京等地建设“柞水木耳特色馆”“柞水木耳展销店”16个,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培育电商人才,打通产品营销“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米村培训中心,同电商主播亲切交流,鼓励他们:电商在推销农副产品方面大有可为。柞水县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农村电商培训课程、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群发等方式普及农村电商公共宣传,采取进村入户、东进南京等形式,开展电商人才培训3100人次。建成集电商运营、产品展销、企业孵化、线上直播、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和40个镇村电商服务点,开办了280多家电子商务网店和150多家微店,电商从业人员2000余人,柞水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提升乡土人才,铺就兴产富民“致富路”。柞水县确立“1万亩1亿袋,年产5000吨,产值3亿元”木耳发展“1153”目标,全县组建6支人才服务团140名专家人才常态化开展“农技110”服务、电子商务培训等帮扶活动,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教技术。激活文创人才,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推出“赏木耳景、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系列文化产品。建设木耳博物馆、木耳主题公园、木耳智慧大棚等可参与、可体验、可观光、可休闲、可采购的农旅文创综合体,形成木耳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西川木耳小镇荣获3A级景区,金米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县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将所有的木耳大棚和菌包认领到户,59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自主种植、土地租赁、务工就业等方式年均增收2000余元,带动全县60%贫困群众通过木耳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