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太原市科技局2011年科技重点工作

   2010-05-11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35
核心提示:突出顶层设计,实施重大专项,以促进转型发展为目标,根据科技需求调查和技术发展预测,结合国家和省产业调

突出顶层设计,实施重大专项,以促进转型发展为目标,根据科技需求调查和技术发展预测,结合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练实施一批能够引领和支撑转型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

(一)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行动,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开发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围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以及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能源产业,围绕纳米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围绕新医药、中药现代化、生物育种等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传感网和物联网应用、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废弃物循环利用、能源合同管理、污染控制等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应用一批市场前景好、资源能源消耗少、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高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突破120项,力争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0项、国家科技奖1项。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贯彻落实《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完善科技风险投资项目库,建立“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转型专项资金”,通过参股、贴息、担保等形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前期项目。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金融部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成果转化保险试点。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50%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8%。

加强专利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贯彻落实太原市知识产权(专利)战略纲要,引深专利特派员和专利专员制度,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专利申请、保护、应用转化等,力争30%的规模以上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专利成果展示交易、发明创新大赛等活动。实行“以奖代补”,积极培育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全市专利申请量和申请量分别达到5000件和2100件以上,比上年增长25%和2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申请量分别达到2000件和550件以上,比上年增长22%和26%,转化率达到40%以上。

(二)实施“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专项行动,促进优化升级

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一网两库”公共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开展产品设计、协作配套等在线服务,建设制造协同、资源共享与集成服务的区域制造网络系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领域,研发和应用一批绿色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引进和示范一批热能梯级利用、动力机械节能等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技术研发、产品试制、人才培养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围绕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等,建立产业集群技术联盟。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加快人才培养。全年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50家以上。

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强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在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考核,形成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对创新型企业试点实行滚动支持,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三)实施“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专项行动,提高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依托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支持产学研合作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引导中小企业通过设计业务外包,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加强计算机服务、软件开发以及各类数据库建设,提升“一网两库”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持技术咨询企业面向政府和中小企业开展战略研究、技术评估、企业诊断等咨询服务,进一步促进技术咨询业发展。支持物流企业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进一步提高现代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贯彻落实《太原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办法》,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工程,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公共科技信息、公共技术研发和公共技术转移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服务品牌,培育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入股、共同出资、合伙兴办等方式创办科技服务机构,广泛开展技术转移、查新检索等各类技术服务。建立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开展行业发展分析、检测和信息发布。全年新发展科技服务机构30家,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快“一网两库”Ⅱ期工程建设,建立软件库、工具开发库、动漫素材库等公共科技资源库,开展产品设计、成套设计等增值服务,促进科技资源的公益性开放和商业化利用。支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系统升级,积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孵化功能,扩大孵化规模,重点建设生物技术中试基地(生物技术孵化器)。

(四)实施“推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专项行动,振兴装备制造业

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建设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等,加快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团队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机械装备制造的嫁接和融合,重点开发、应用和推广绿色产品设计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

做大做强具有太原特色与优势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煤机装备研发中试基地、新能源重型汽车研发基地和铁路装备、无缝钢管连轧成套设备等重型装备研发基地,鼓励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参与或主持国家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采用绿色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

(五)实施“加快民生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惠及广大民众

推广应用民生科技成果。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筛选一批由各级科技计划支持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成熟适用、能够惠及民众的科技成果,采取政府首购、市县联动等方式进行示范推广。

加强科技社区建设。全面实施社区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推广绿色节能、疾病防控、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努力建设绿色社区。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集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数字社区。

促进农民科技增收。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组织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和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应用系统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智能诊断技术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星火学校以及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加强星火科技培训。围绕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重点培育5-8个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共建技术联盟,开展品种选育、科学施肥、抗旱保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实施科技新村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态循环技术,建设5-8个生态型、集约化的科技新村。全年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项,实施农业技术承包项目1000项,培训农民15万人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促进农民增收2亿元。

(六)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前几天,张政副市长向科技部领导汇报工作,科技部初步确定我市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我们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完善“十二五”地方科技立法规划,尽快出台《太原地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条例》。要加强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公众科技素质,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科技管理。严格执行“一法两例”,确保科技经费的足额预算、依法达标、及时到位,确保市县两级科技三项费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紧扣转型发展,实施顶层设计,解决重大科技需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应用的支持力度,单个项目支持强度以100万元为主。对100万元以上的科技项目,实施中期检查,科技经费分批下达。招投标项目占到全年科技计划项目总数的60%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逐步过渡为以公开招标为主。

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各县(市)区要围绕今天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狠抓落实。找准“八大功能区”建设的科技需求,市县联动,集中力量,抓好1—2项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一批带动性强、惠及面广、显示度大的民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科学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科技惠民等重大问题,进行科技需求调查和技术发展预测,开展“十二五”科技专题研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凝练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要围绕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惠及民生,筛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分析问题、把握方向;要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部门以及科技顾问的意见建议,使规划编制工作成为统一思想、凝练共识、凝聚力量的过程。

(七)坚持以人为本,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坚持科研开发与人才培养并重,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鉴定、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实行“导师制”和“助理制”。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减排等领域和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培育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完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

完善创新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人百企活动”和“千人百村千户活动”,引导科技人员在服务实践中凝练科技项目,市级科技计划优先支持科技人员与所服务企业联合申报的科技项目。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提供技术分析、产品测试等服务,促进人才、资金、成果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狠抓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技政策和业务知识,努力做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发展思路、服务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推动自主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改进作风,强化效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对重点科技项目做到“三到场、三见面、三了解”。实行阳光政务,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