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宏,男,汉族,出生于1967年9月,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中、法双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三项,授权专利144项,发表学术论文121篇。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西安市十佳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一、掌握超导材料制备核心技术,推动超导材料产业化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旨在利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永久地解决人类能源危机。2006年,我国政府决定加入ITER计划,承担200吨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供货任务,并委托西部超导进行研发和生产,给ITER计划提供200吨高性能超导线。刘向宏博士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奋力攻关。从超导线结构设计优化、超导合金质量提升、超导股线加工工艺持续改进到热处理优化试验,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连续攻克了超导合金熔炼过程中不熔块冶金缺陷问题、股线加工过程中断线问题、性能不达标等问题,最终实现了批量化生产。研制生产的超导线材在ITER国际组织进行的与其它国家超导线对比测试中,中国超导线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止2017年3月,全面完成了200吨低温超导线的供货任务。在ITER计划的带动下,西部超导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的全流程生产企业。
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是现代医疗影像诊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快速对患者身体内部结构形成高精确度的立体图像,帮助筛查、确诊早期重大疾病。然而,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的制备技术长期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导致进口仪器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在国内医院大量普及。
刘向宏博士带领团队突破了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制备核心技术,研发出国内首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并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截至目前,系列产品已为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全球主要医疗影像设备供应商供货,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0%,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我国超导材料产业零的突破。该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超导线材依赖进口的局面,全面提升了我国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我国超导材料科学及应用技术的发展。
二、攻坚克难、潜心专研、开发出三种关键钛合金产品
刘向宏博士带领团队通过大型铸锭熔炼、大规格棒材及锻坯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工程化研究,研制和开发的三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钛合金作为新型战机骨干结构材料,为我国重大型号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及锻坯质量提升方面,刘向宏博士率领团队,从海绵钛和中间合金内控标准建立,到熔炼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作了大量正交性实验,对每个工序实现了有效的过程量化控制,显著的降低了钛合金大型铸锭杂质含量和冶金缺陷,大幅度提高了铸锭成分均匀性,实现了钛合金大型铸锭高纯净性、高均匀性,为高性能大规格棒(坯)材组织和性能均匀性的提高打下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此外,钛合金棒材及锻坯的制备过程属自由锻造,锻造过程中锻坯的温度场、应变场分布非常复杂,尤其是大规格锻坯,更是如此。刘向宏和他的团队,开展了大量的锻造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实验,获得了重大突破,全新的锻造工艺显著提高了大规格棒材及锻坯的组织均匀性,研制出世界上最大尺寸直径达650mm、单重4.5吨的Ti6Al4V棒材, 其性能和组织均匀性达到了直径300mmTi6Al4V棒材的标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坚守党员本色,谱写勤奋、淡泊的无悔人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向宏时刻以坚守党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他倾心事业、忘我工作,常年坚守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常年与生产线上的普通员工一起值夜班。在西部超导,人们都敬重地称他为“工作狂”“事业迷”。身为博士生导师,他既严格,又耐心,帮助学生们摆正攻读学位与科研生产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们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科学的高峰。在工作中,他坚韧严谨,廉洁自律;在生活中,他温和质朴,淡泊名利,充分展现着一名科技战线共产党员的本色。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