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千阳县地处关中西陲,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辖7镇97个行政村,总人口13.4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远离污染,属渭北旱塬苹果优生区,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之一。
宝鸡市千阳县苹果种植历史悠久,从1952年开始种植苹果,1985年被列为渭北苹果基地县之一,但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树龄老化病虫害加剧、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发展。
1.引进核心技术。宝鸡市千阳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和国内苹果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瞄准矮砧集约化这一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012年率先引进国际优质苗木和作务技术,与国内外苹果专家建立合作关系,纵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横连国际苹果尖端技术,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机械作务”的苹果发展技术规范,凸显出“四省一高一优”的优势(省水60%、省肥70%、省土地80%、省人工90%,高产、优果率90%),苗木、技术、管理等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探索形成了以“政府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千阳模式”,总结形成《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数字化建园及栽培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3套,宝鸡海升《矮砧苹果标准综合体Q/HS》、宝鸡华圣《无病毒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Q/BJHS S 001-2015》等2个企业标准。
2.搭建创新平台。依托原有苹果产业基础优势,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省级苹果试验示范站1个,针对全国果区不同自然和栽培条件,进行品种选育、良种示范、品种推广,面向全国开展服务。建成宝鸡海升等省市级星创天地6个,积极吸引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辐射带动苹果加工、运输、育苗等相关产业发展,延伸苹果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具有千阳特色的“星创天地”平台。宝鸡华圣建设“宝鸡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青美建设宝鸡植物组培重点实验室各1个,对苹果苗木病毒进行检验检测和脱毒处理,实现脱毒优质壮苗繁育产业化发展。
3.开展产学研融合。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吸引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驻千阳,定期举办苹果技术研发、果品及苗木产销动态研讨会。建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支撑的现代苹果协同创新中心和宝鸡苹果研究院。与西农大、西安工程大学、宝鸡市农科院、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等大学、科研院所联系,建立了县校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现代苹果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共建协议》加速产学研融合发展。针对结合苹果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科研力量各自为阵、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难等问题,千阳县积极调整思路,主动牵线搭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今年陕西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科技重大专项中驻千阳的宝鸡海升、宝鸡华圣、木美土里生态农业等3家果业龙头企业成功获得《渭北南部苹果产业带矮化集约高效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苹果砧穗组合评价及种苗产业化》《苹果优质新品种选育及新优品种示范应用》等3个项目的研发,项目总投资7607.6万元,其中中省资金2165.1万元。
4.扩展苹果产业链。按照一产升级、二产转型、三产优化的思路,全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苹果产业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建成亚洲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分拣线和2万吨果品气调库,“清谷田园”果汁、果胶、果冻2条生产线投产运营,启动建设千阳红苹果物流园,丝绸之路苹果公园初具规模,海升苹果主题公园开园迎宾,“苹果大道”建成通车,打造三产融合百亿产业旗舰基地,形成了苗木繁育、果园示范、农业加工、旅游观光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推行“果、畜、草”有机循环模式,建成年产13万吨枫丹百丽、乾亨有机肥加工厂2座,形成了以“循环耕作、生物植保、品牌培育、质量追溯”为核心的质量品牌标准。开展果园“减肥减药”行动,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发展高端有机生态苹果。乾亨苹果基地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海升、华圣1.1万亩苹果示范园通过欧盟良好农业(GAP)认证,海升、华圣、大地丰泰、乾亨苹果生产基地通过有机转换认证,嘎啦、澳洲青苹等7个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5.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柔性引才,选聘省、市优秀专家人才125人,通过高校专家、科技特派员扎根生产一线,发现解决生产问题,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组建千阳苹果“田间大学”,设立教学点20个,培育职业果农6000多人,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通过集中办班、以干带学、现场指导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矮砧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为全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输送实用型人才。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层次和结构,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