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西光模式”到中科创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之路——做创业者背后的陪跑者 当硬科技产业大军的“兵源地”

   2021-05-17 西安市科技局
37
核心提示:在西安城市西南角的硬科技企业社区内聚集着这样一批企业:规模不大,产值也不太高,没有家喻户晓的名气,没

在西安城市西南角的硬科技企业社区内聚集着这样一批企业:规模不大,产值也不太高,没有家喻户晓的名气,没有高辨识度的企业IP,但在细分领域,他们很可能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或是华为、小米等知名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或是我国某次重大航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企业能够聚集在一起并非偶然,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与其有共同目标的创业者——西安中科创星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创星”),而中科创星的背后,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西安高新区。中科创星的诞生,源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产业化团队与西安高新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共有目标和共同需要。

“中科创星成立的初衷是要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线搬运工’,在距离科技最近的位置上,为技术提高效率和转化生产力搭建一个桥梁。”中科创星合伙创始人、联席CEO李浩说。自成立以来,中科创星已经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投资孵化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产业大军的重要“兵源”。

因科技成果转化而生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是中科院西北地区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承担了很多与光学相关的重要国家研发任务,在高速摄影、现代光学、光电子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早在十年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就发现“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科研成果在发表论文后就被束之高阁,绝大多数科研成果都躺在实验室和学术期刊中“睡大觉”,而这些科研成果很多都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中科创星合伙创始人、联席CEO李浩说:“国家每年对科研的投入超过万亿,如果这些科研成果不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实在太可惜。”近年来,出于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学术机构的责任和使命,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一直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求,让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与西安高新区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西安高新区地处西北内陆,既不沿边也不靠海,但古都丰富的科研资源弥补了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并奠定了其不同于其他高新区的发展之路。

西安是千年古都,亦为全国科教重镇,坐拥63所高校、3000多家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科技力量和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西安高新区依托古都雄厚的科研力量,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让科研实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来获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硬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全生态布局。2012年成立西科控股,着力建设硬科技园区和硬科技实业,给予硬科技发展肥沃的土壤。2013年成立了专注于硬科技投资孵化的平台——中科创星,发起设立了国内首支专注于硬科技领域投资的天使基金,成为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水,逐步形成以“研究机构+创业平台+天使基金+孵化服务”特色鲜明的科技创业体系,构建“硬科技”创新创业的雨林生态。主要围绕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发掘和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投资孵化具有成长潜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初创期、早期科技型企业。

做创业者背后的“陪跑者”

2017年,还是某科创企业员工的王华,拿着自己在光场调控领域的技术积累,获得了中科创星天使轮投资,创办了西安中科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微星”)。短短4年时间,将空间光场调控技术做到基本全部自主化,形成了系类化产品。同时在下游航空航天领域先后完成了超高分辨率模拟器的研制,和高环境适应性动态模拟器产品的交付,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55%。

作为与科技工作者一同创业的中科创星,在对科创项目进行投资时,经济收益并非首要考虑因素。

李浩说,硬科技企业前期投入大、增长慢,耐心资本尤为重要,中科创星的投资年限一般在5年、7年、9年甚至更久。相比于经济收益,中科创星更加看重创业者是否有长期技术积累、是否有崇高的价值追求,技术是否具有战略性和稀缺性、能否为下游客户解决关键问题、能否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价值等,这些都是硬科技创业的必备素质。

据了解,为了让初创企业获得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中科创星还配备了规模达120人的投后服务团队,提供很多有特色的服务弥补科研人员的创业劣势。如为创业者提供包括股权投融资、企业文化及人才梯队搭建等内容的创业培训,组建研究国家政策的专门团队,帮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和支持等。

中科创星的投资和科技服务业务紧密相连,投资之外,中科创星还为科技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创业培训、研发支撑等条件,更为孵化项目提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各类服务。西安和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其光电”)总经理张文松将其称为“保姆式”服务。

张文松此前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科研人员,2011年创办和其光电,现在他的公司在光纤传感测温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攻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然而,科研出身的张文松虽为技术“大拿”,却是企业管理的“小白”。

张文松说,他长期做研发,对企业管理、市场推广这些不是很在行,但中科创星会提供很多服务弥补他的不足,“从创业培训到企业管理再到品牌宣传,中科创星一步步辅助我们企业壮大,加快我们发展。”

李浩说:“中科创星在转化科研成果时坚持‘热带雨林模式’,更强调‘雨水’‘土壤’‘空气’‘生物’的多样性,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自由地生长。”

为硬科技产业大军输送“兵源”

2010年,李浩的同事,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提出了硬科技的概念。十年时间,从提出到进入国家话语体系,再到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获批,硬科技在西安高新区一步步由虚转实,从概念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其中,不乏中科创星的坚持和努力。

从成立到现在,中科创星的目光就从未离开过硬科技,始终紧盯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助力一批高精尖核心技术走上了成果转化之路。

成立八年多以来,中科创星已先后孵化培育出330家硬科技企业,其中包括一批鼎鼎有名的硬科技明星项目,如专注高密度光子集成领域的奇芯光电、国内领先的卫星创业公司九天微星、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雷电防护的爱邦电磁、为抗击疫情提供技术支撑的中科微精等。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暴露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短板。过去五年,中科创星完成了在芯片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目前已经投资光电芯片企业超过100家,参与设立的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也是专门针对光电芯片企业的支撑服务平台。此外,中科创星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还在商业航天、新基建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布局。

纵观中科创星的投资版图,透出的是满满的家国情怀,其投资的重点与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高度契合。

“一家企业不追求利润肯定是不对的,但对于科研院所出来的企业,一定会有高于利润之上的追求,我们需要在社会价值和利益最大化之间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李浩说:“如果技术过硬,同时对产业链有深刻理解,解决了关键问题,就一定能得到产业回报,无非时间长短,只要耐心足够。这是我们对我们国家科研人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信仰。”

如今,源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硬科技已经焕发出产业之光,西安高新正在加快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硬科技产业不断走向壮大。而在西安高新区之外,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均已开始布局硬科技产业,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中科创星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为硬科技产业大军源源不断地输送“兵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