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份,滁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9.4%,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四、总量居全省第三;第一批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50家,申报总数超去年全年,入库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452家;吸纳技术合同191项、输出技术90项,吸纳技术成交额和输出技术成交额分列全省第四和第五位;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14项,位居全省第六;获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个;推荐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参评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遴选61个科技成果参加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实施省、市级乡村振兴专项项目12个。
完善科创政策体系。制定市级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办法、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研拟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和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有关政策,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认真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统筹创新平台建设。联合市经信局,推荐24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推荐3家院士工作站参加省院士工作站绩效评价工作;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各3家。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探索“以项目引人才”,采取定向委托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凝练项目、引进团队、开展攻关,目前已有两个科学家团队在滁州注册成立研究院公司,并已启动实施科技项目。“滁州科技创新谷”完成前期概念规划,市城投已经竞得挂牌地块,下一步项目设计建设工作将全面展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推动滁州市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持续推进中新苏滁高新区扩区、全椒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高新区相关工作,积极做好全椒、明光申报凹凸棒、柴油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省占比从2020年底的8.9%提高到今年6月底的9.9%,总量在全省占比稳步提高、与全省第二差距持续缩小。
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与上海市杨浦区政府间开展科技合作,研究滁州市与上海杨浦区《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上海杨浦—安徽滁州”协同创新新机制,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打造“研发制造飞地”、共组科创产业基金、探索协同科技攻关、强化人才交流互动等。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合作,共建都市圈创新生态图谱,建立完善科技统计数据共享体系;推进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互认,实现外国高端人才和外国专业人才在都市圈内自由流动。加强与上海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导入,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
强化科技人才集聚。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六大领域,累计引进人才团队66个,在投21个项目,占目前市级产业基金投资项目一半以上,其中获省级立项项目16个,安徽省众望科希盟等5个项目获奖励兑现,占全省奖励兑现项目近1/4,奖励兑现率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共推荐“高性能反渗透膜的开发和制造项目科技人才团队”等5家团队申报省高层次人才团队,4家团队进入现场尽职调查程序,2人获荐申报科技部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