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 无锡筑牢防台防洪安全屏障

   2021-08-05 科技日报
48
核心提示:科技赋能 无锡筑牢防台防洪安全屏障科技日报 2021年7月29日 第03版本报记者过国忠通讯员何振兴朱敏刘子豪徐

科技赋能 无锡筑牢防台防洪安全屏障

科技日报 2021年7月29日 第03版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何振兴 朱 敏 刘子豪 徐逸卿

江苏省无锡市北倚长江,南濒太湖。7月27日,台风“烟花”从无锡过境,城乡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然而, 当下午“烟花”离去,北边低洼地区的居民家和农田,没有出现大面受淹,当晚18点地铁也恢复正常运行,市民生活秩序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无锡采取了哪些有效方式,确保市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7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该市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

“在迎战台风‘烟花’的防汛战役中,我们通过科技赋能,依托智慧水利平台,构筑起‘数字防汛防线’。”无锡市水利局相关领导说。

无锡建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对接起省、市、县(区)、部门四级防汛数据中心,汇聚起769个实时监测站点,覆盖了无锡全域的雨情、水情、工情数据。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数据中心能快速全面了解汛期道路积水情况,实现智能监控预警,一旦汛期突发险情,可立即开展现场应急监测及隐患排查,险情处置效率提高了30%以上。

无锡还有一大防洪调度“利器”,就是已建成的无锡城市防洪大包围实时洪涝预报预警与闸泵工程智能调度系统。这是利用江苏省太湖地区水文—水动力河网模型,可以以模型库的形式集成“时段+未来降雨+实时水情”的场景组合,通过研发核心算法、知识库自学习程序优选与预报降雨相适应的防洪调度方案,实现水利工程调度从“人工经验调度”向“模型智能调度”的跨越。

有着“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的宜兴市,是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如何确保雨季道路交通设施安全?

“早在雨季来临前,我们就利用引进的探地雷达技术,为老城区部分市政道路进行‘体检’,‘会诊’路基塌陷、地下空洞等路面下的隐患,为老城更新和保护去除安全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宜兴市住建局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这套设备最深可探测到地下3米左右的情况,哪里有空洞,哪里有塌陷,甚至这些异常位置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展布形态等都一清二楚。而且,由于探地雷达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连续、分辨率高等优点,“体检”不会对路面造成损坏。

无锡市滨湖区防汛部门为提升探测水平,将安装于闸门及船舶进出口的老式浮子式水位计更换为先进的雷达水位计,解决了易碰撞破损、维修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提升探测精度和抗干扰性,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台风“烟花”来临前夕,无锡高新区11000多个沿街店铺及户外广告店家收到了温馨提示。这是该区研发的智慧城管系统在防汛抢险指挥中的全新应用。

无锡高新区城管局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李忠兰告诉记者,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目前已汇集了建设工地、沿街店铺、违法建设、户外广告、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等六个大类约12000余个管理对象的几十种详细数据。

平时,城管队员可以通过该软件完成对自己辖区内管理对象的服务和管理;战时,通过对系统内数据的需求筛选,可以对这些管理对象开展相关提醒事项的精准派送。

“今后,我们还将建设统一的数据中间池及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加强智慧城管平台中各系统间的数据关联,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指挥调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进一步满足日常工作及应急情况下的需求,确保信息报送渠道通畅,一旦发生险情,及时、科学、高效进行处置。”李忠兰说。

(科技日报无锡7月28日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