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精神,加快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和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9月15日,毕节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技合作签约洽谈会暨《毕节市人民政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技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副所长边宝林、科研教育处处长杨洪军、中药制剂中心主任李慧,毕节市副市长高青、科技局局长罗昌琪、中医院院长杨永学、人才办主任宋乃新、科技局副局长罗焜出席会议并参加了签字仪式。
高青副市长代表毕节市人民政府,向中药研究所对毕节试验区的倾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区情和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的情况。高青副市长说,中药民族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现代中药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黔山无闲草,夜郎多灵药”,毕节市素有“中草药育盆”之称,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加快中药产业发展,把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是推进毕节试验区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毕节市政府签订了这个科技合作协议,相信通过科技合作、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交流互动,毕节试验区不可复制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与中药研究所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一定会相互促进,加快中药研究所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促进毕节试验区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陈士林教授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对高青副市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中药科研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历经五十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学科齐全、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药科研机构。中药所这是第一次与市级政府合作,希望这是一次务实、可操作性强的合作,能够建立一个国家研究所与地方政府科技合作的示范模式,将现代中药技术与毕节的产业特点充分结合,带动实施一批社会、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争取把毕节发展成全国最好的中药产业基地。
毕节市科技局局长罗昌琪、中医院院长杨永学、人才办主任宋乃新分别就毕节市中药管理和研究机构发展、中药制剂研发、中药人才引进培养等情况作了发言。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科研合作,中药研究所为毕节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科研成果,毕节市政府为中药研究所提供成果转化应用的基地。双方合作向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申报实施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科技项目。中药所在毕节建一个中医药研究博士工作站,定期或不定期接收毕节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习,同时毕节市政府定期或不定期为中药研究所科研人员提供挂职锻炼岗位,使中药研究所最新科研成果能及时转化为毕节试验区科技生产力。未来三年内,中药研究所将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对毕节市开展技术帮扶。帮助毕节建立中药材品质溯源鉴定系统和产地适应性区划,为毕节市中药种植和招商引资提供可靠、专业的指导;引进能改善地表植被、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中药材品种,使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组织团队帮助毕节开展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毕节地道药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每年指派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科学种药,使中药种植与其他植物和谐共生。
借助外力提升毕节市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一直是市政府不遗余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毕节市积极寻求机会,与市外各界加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此次毕节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技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充分体现了将“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指导思想作为工作出发点的理念。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技合作与毕节市人民政府的携手必将助力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推动行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