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水城县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4-03-21 六盘水市科技局
30
核心提示:水城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马铃薯生长的自然环境,商品薯品质好,种薯

    水城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马铃薯生长的自然环境,商品薯品质好,种薯质量高,有“天然马铃薯留种基地”之称。县内一年四季均可栽培马铃薯,可实现鲜薯常年上市。2014年全县计划种植特色马铃薯8000亩,现已完成播种6000余亩,主要种植凉都转心乌、黑美人等品种,市场销售价在4—6元/斤之间,主要销往市中心城区、贵阳、安顺及周边省会城市。
         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薯扩繁体系专业化程度低,科技支撑力量薄弱。一是种薯生产规模小,种薯质量参差不齐,专用优质品种缺乏,绝大多数种薯全靠外调,缺乏品种选育技术支撑。二是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成本较高,由于没有专业公司参与,导致上级支持的繁种基地种子不能回收,严重影响繁种体系专业化建设。三是水城还未培育出既符合全县生产实际需要,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导品种,也没有标准化的科研基地。
         (二)投入不足、标准较低。马铃薯主导产业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投入少、标准化发展进程缓慢。目前投入标准在100元/亩以内,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三)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一是全县马铃薯销售仍然依靠农户传统的储藏保鲜和赶集方式销售,与市场脱节。二是由于本县无良种选育培育基地,主要靠引进外地品种增加了种植成本。三是营销体系不健全,重产前轻产后服务,产业链脱节,外销体系不健全。
         二、产业发展建议
         (一)重点打造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一是针对“两广”和省内热带地区,找准1-2个品种,每年自产原种、扩繁原种、生产原种的种源体系。二是重点扶持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本地原种扩繁、生产一级种,连续实施5年以上,建设年生产一级种能力达4万吨以上种源基地。三是加快同一品种的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力度。
          (二)打造特色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凉都转心乌”和“黑美人”为基础,打造特色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大对本地品种“赤心郎”、“转心红”、“暗黄心”的开发力度,促进品种选育多元化。
         (三)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新技术试验示范的投入力度,搞好特色马铃薯种薯新品种研究、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和地理标识申报工作。
         (四)建立健全营销体系。建立县、乡营销网络体系,积极扶持马铃薯种植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扶持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实施农村经纪人才队伍建设,开拓农村经济市场。引进加工企业实施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初级产品转化升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